静脉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猕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许多体外实验中表现出对异体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而T细胞免疫可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是与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密切关系,因此MSCs在体外试验中所表现出的免疫调节作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为了探讨MSCs在体内实验中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猕猴作为实验对象,首先分离、培养BM-MSCs,然后将猕猴分为两组:静脉输注MSCs组(Ⅳ组)和髓内注射MSCs组(IBM组),两组均不做任何其它处理,直接将异体MSCs输注给受者猴,输注数量为4.0×10~4/kg-2.0×10~6/kg,通过定期监测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外皮肤移植试验和TUNEL试验来判断MSCs输注后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同时考察不同输注方式和不同输注数量对MSCs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异体MSCs输注后,两组均未发生急性毒性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表现,外周血象无明显变化。 在Ⅳ组和IBM组,MSCs异体输注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2周左右)抑制受者T淋巴细胞在MLR中的增殖活性。抑制程度的大小用MLR相对反应值(RR)的变化值(△RR)表示,△RR=RR输注前—RR输注后。经统计分析,抑制程度与MSCs数量(4.0×10~5/kg、1.0×10~5/kg、2.0×10~6/kg)呈正相关,这种抑制在IBM组更明显,P<0.05。 Ⅳ组中的受者A4及IBM组中的受者B7是两组中输注MSCs数量最多的受者(2.0×10~6/kg),分别从输注后第14天和7天开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百分比与输注前相比有所降低,在输注后30天左右恢复至输注前水平;B7比A4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下降持续的时间长约1周。两组中其它受者未见类似变化。 Ⅳ组和IBM组中,MSCs异体输注均可以暂时(20天左右)诱导受者T淋巴细胞对供者及第三者皮肤移植物的非特异性免疫耐受。TUNEL试验中,静脉输注MSCs和髓内注射MSCs后,受者T淋巴细胞对供者和第三者皮肤移植物的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观察并定量检测暗适应下我国正常人的瞳孔,确定正常人暗视下的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各参数值的参考范围,分析正常人暗视下瞳孔的特征,评价冰试验对各种上睑下垂的改善程度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小组合作,使知识由外向内转移和传递,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和反思,提出要以“问题菜单”引领,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创建高效合作小组。  关键词:“问题菜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体验:交流反馈  一、问题引领,自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本文通过对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剖析,倡导走“绿色化学”之路,探究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进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可持续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化学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能源,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现代
目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少见.由于可累及双侧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及小脑多个部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漏诊,而且发病凶险,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