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胜利完成,在全国妇联的号召下,我国妇女界曾展开了一场宣传和学习勤俭持家的运动。它是在毛泽东首先提出勤俭建国方针后,由邓小平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确立为全国妇联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的方针并在大会上获得通过后,在全国妇女中开展了一场宣传和学习勤俭持家的运动。勤俭持家运动在全国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妇女在这场运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在宣传开展运动的过程中教育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觉悟。广大劳动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积累了操持家务、管理家务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建国初的实际出发,针对勤俭持家的背景、开展过程、宣传方式、收效、在当时开展运动的意义与不足、勤俭持家的当代意义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引言部分主要叙述了选题缘起及其学术价值、勤俭持家概念及运动时间的界定、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一部分介绍了勤俭持家运动的背景。建国后开展的历次增产节约运动和广大妇女生产生活的变化,为开展勤俭持家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妇女参加工作的矛盾变得突出,大量家庭妇女如果能安心搞好家务,亦能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同时,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群众中出现了奢侈浪费现象,影响了社会风气。综合各种情况,说明了当时开展勤俭持家运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勤俭持家运动中中央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毛泽东首先提出“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思想,由邓小平提议将其确立为全国妇联三大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通过后,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召开勤俭持家座谈会,举行关于勤俭持家的辩论会和展览会,开展勤俭持家竞赛,编写地方戏剧、相声、话剧等等。在大跃进期间,由于妇女政策的突然转向,勤俭持家淡出了国家宣传政策。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该部分介绍了群众开展宣传勤俭持家运动的方式和内容及各省各地市涌现出的榜样代表。广大妇女们勤劳而积极的开展生产,在家庭饮食、穿衣、用煤各个方面力求节约,在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在社会交往中抵制旧社会的遗风陋俗。在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以周春姣等为代表的勤俭持家的先进人物和模范榜样。其中本文又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来做范例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勤俭持家运动的意义和不足之处。在运动的意义部分,统计了一些地区开展勤俭持家运动的收效。勤俭持家运动的开展,节省物资、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明确了妇女参加家务劳动的社会意义,转变了人民群众对家庭妇女的认识,促进了家庭和睦,稳定了社会秩序。但在勤俭持家的运动中,少数地方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与自觉自愿贯彻执行这个方针的精神相违背,不利于勤俭持家运动的推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宣传勤俭持家起了消极的作用。其次,领导人错误发动的大跃进运动迅速改变了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勤俭持家运动方针的贯彻落实。第五部分阐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细则中再次提到了勤俭持家,赋予了勤俭持家问题研究的当代意义。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提勤俭持家的基本观点,并将其划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之一,而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的看待勤俭持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