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的仪式性祭奠与想象的共同体维系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历的一次仅次于唐山大地震的重大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精神损害难以估量,但同时也成为了我国对于地震灾害科学认知和地震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契机,2009年国务院规定每年的"5.12"为我国的"防震减灾日"。人们在地震灾难中所展现的人性力量也至今感人至深和震撼人心,正如一位学者所言"集体受难"经验常成为凝聚族群认同的工具,通过仪式化地定期纪念此经验,族群边界得以强化及维持,即在一定意义框架下结构化的集体记忆具有强化人群间的情感联系的功能。同时集体记忆需要一定的物质形式(媒介)进行承载,譬如报刊书刊、历史文物馆、纪念碑、历史教育等,而这些记忆的书写承载物质实体由社会精英提供和控制。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承载形式是多样的,例如2013年5月对外开放的汶川地震纪念馆、汶川地震的各种衍生文艺作品,这些物质载体从各种角度和层次都构成了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部分图景。而报纸媒体作为"历史记录者",其凭借着主流话语权的掌控,通过对"5.12"地震周年祭的文字书写,成为地震集体记忆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物质承载形式。通过对8年来报纸在"5.12"当天对于汶川地震的相关报道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论文从媒体的报道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以及评论文本的关键词、高频词进行意义解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分析了报纸对于汶川地震周年祭报道的4类主要的报道类型,即"记忆唤醒"类型、"个人回忆"类型、"灾难反思"类型和"未来憧憬"类型。然后在集体记忆理论的关照下,进一步从"仪式与重复"、"地震话题(英雄)人物符号"、"今昔对比"、"评论:家国力量的凝聚"四个方面探讨归纳了 "5.12"地震集体记忆的报纸媒体建构策略。最后,论文从更深层次上探索思考了报纸媒体对于"5.12"地震国难集体记忆建构背后的深意:通过周年祭这样的"仪式性"纪念报道,报纸媒体周期性地重复唤醒、建构大众对于汶川地震的集体记忆,通过对于地震灾难——集体受难经验的定期唤醒和记忆建构,达到凝聚族群、维系民族"想象的共同体"的作用。
其他文献
《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婉卿在封建大家庭中只能按要求“做人”。《虹》中的梅行素概括了五四青年从要求个性解放到走向群众斗争的共同特点。《蚀》向人们展示了第一次大革命
<正>唐朝人审视女性"以肥胖为美"的说法,沿袭已久,流传至广。有专家在经过一番考证之后,断言唐朝人审美的确是以肥胖为美的,并且指出了唐朝人以肥胖为美的若干原因:唐朝经济
本文开篇介绍了一下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并从民主与治理、中央与地方、不同空间下基层群众自治相异的运行逻辑等三个方面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复合性进行了一个综合探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共计48例,按数字法分两组。24例治疗选用卡马西平,设对照组。
目的探究创伤骨科患者接受微创技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2例骨科创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施以传统治疗技术、观察组(施以微创治疗技
以广州市某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筑空间、功能布局、空调系统分布,建立图书馆的SU模型,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 Plus,并针对模型进行全年能耗模拟仿真,并对模拟结果进
在多弹头导弹子弹头分导方法研究中须考虑目标打击顺序的影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确定了多个目标的打击顺序,根据目标的反导能力等因素确定了打击该目标的弹头类型以及耗弹量.结合
为了解决高精度孔的加工问题,提出了一种阶梯螺旋铰刀。本文介绍了这种铰刀的结构特点及其使用效果。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precision hole machining, a
研制了一种以SIS为基体物质的汽车热熔灯具胶 ,探讨了增粘树脂、蜡类、偶联剂等对热熔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SIS为 35 %~ 45 % ,增粘树脂为 2 5 %~ 35 % ,蜡类为 2 0 %~ 2
本文以我国西南四省市5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税盾效应与财务杠杆效应的关联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债务融资效应的综合指标,并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综合指标与上述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