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管道密封圈橡胶材料老化程度测试与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道输气是普遍采用的燃气输配方式。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燃气管道逐渐成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完成,管线沿线城市燃气管线开始由输送湿式人工煤气向输送天然气转变。与人工煤气相比,天然气湿含量少且不含芳香烃。由于管线老化、输送介质变化及其他原因的影响,燃气管道泄漏事故频发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橡胶密封圈老化失效是导致燃气管线泄漏的重要原因。 本文结合杭州市燃气管道的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燃气管道密封圈橡胶材料老化程度和剩余寿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为: (1)密封圈橡胶材料老化过程中物理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对DN150mm、DN300mm、DN400mm、DN500mm等几种规格的新旧密封圈橡胶材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并作比较,结果表明:使用一段时间后,橡胶的硬度和压缩弹性模量上升;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常温压缩永久变形和压缩应力松弛百分率降低。这些物理性能的变化导致了密封性能下降,但它们仍在相应标准的许可范围内。 (2)密封圈橡胶材料在干燥环境中物理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建立干燥试验装置,将完整的密封圈一分为二,一半保持原状,一半进行干燥处理,同时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并作比较,结果表明:干燥处理后,橡胶的硬度、压缩弹性模量和压缩应力松弛百分率上升;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常温压缩永久变形下降。这些物理性能的变化对橡胶密封圈的密封能力有利有弊,总体来看,在改输天然气后,短期内燃气管道的密封状态不会有大的波动。 (3)建立橡胶材料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对DN300mm和DN400mm旧密封圈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对DN300mm和DN400mm新、旧橡胶密封圈胶料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得到新、旧胶圈胶料各自在高温下的老化规律。将高温下的老化规律外推到工作温度,得到工作温度下的老化速度常数,并通过新圈胶料的加速老化试验结果推测旧密封圈在服役过程中产生的压缩永久变形,进而预测旧圈的剩余寿命。预测结果为:DN300mm旧密封圈的剩余使用寿命为24.13a,DN400mm旧密封圈的剩余寿命为29.1a。
其他文献
2020年2月18日这一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与往常无异,但经开区企业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特股份)的一个义举,成为森特股份员工值得骄傲的一天.光彩基金向森特股份
期刊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发电企业已经注意到高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成效。本论文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研究和探索了基于INSQL Server实时数据库与工业以太网结合在发电厂辅控网中的应
生物组织的构成非常复杂,包含很多的物质和结构,并且大多数生物物质对光都表现出高散射和不透明的特点,这为光学手段研究生物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方便。光学生物传感器具有实时,不受电磁干扰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加之波导、棱镜、光子晶体光纤等结构的辅助,使其在生物物质的折射率检测中备受关注。然而微量的生物物质以及微小的折射率变化对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出很高的要求,为此研究者们通过优化结构的设计和应用不同原理来提高
学位
微通道塑料薄膜(Micro Capillary Film, MCF)是一种内含数十条平行中空微通道的塑料薄膜,微通道尺寸为微米级,具有表面积体积比高、成本低、易于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在微散热器
据统计,因心肌梗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瓣膜关闭不全等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处在世界上各种疾患死亡人数的首位。绝大多数的各类心血管疾病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衰是指心脏的舒张和收缩能力下降,静脉回心血无法足量射出心脏,从而造成静脉系统发生血液淤积,引发动脉系统的血液注入量不足,因而导致血液循环系统障碍的疾病。而对于晚期的心力衰竭患者,传统的心脏移植手术受限于供体心脏本身的数量等一系列问题的约
学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简称ALR)是近年来在鼓泡反应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相反应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利用气体的喷射动能和气液密度差,实现流体在反应器中的循环流动,从而达到
学位
近年来,生物组织电特性研究引起了多个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不仅不同的生物组织电特性差异比较大,而且组织和器官的电特性随其功能状态而改变。故组织电特性成
本文在PID控制理论及现有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使用随机数直接搜索法进行PID控制参数的寻优整定。经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和基于遗传算法、单纯形加速法寻优的整定结
温暖基金的捐款用到了哪儿?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慰问及时吗?近日,北京市教育工会“晒”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账单,包括及时发放市总工会拨付的慰问金222万元,10所北京高校附属医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