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铅锌冶炼工业是我国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有色金属行业中的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大户之一。铅锌冶炼废水水质复杂,对环境污染重,其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离子(铅、锌、镉、铬、钴、镍、铜等)、砷、酸、氟化物、氯化物等。目前国内外对该类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有中和法、硫化法、铁氧体法等,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缺陷,不能满足实际处理需要,因此急切需要一种高效率、高可用性的铅锌冶炼废水处理技术。铁碳微电解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低廉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技术,是目前该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罗发生等人研究了铁碳微电解-絮凝法处理该废水,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微电解-絮凝法无疑是一种高效、简单、低成本的处理技术,但是该技术对电极电位比铁低的重金属离子和砷的处理率仍旧较低,处理后的终水回用会影响冶炼工艺。电絮凝是一种较成熟的处理工艺,其通过絮凝、络合、氧化还原、气浮等综合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处理效率高,对低浓度废水去除效率也较好,但是该技术能耗较高、而且进水pH值要求高。因此在他人对微电解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的铅锌冶炼废水的实际情况和处理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电解-电絮凝”耦合技术,使其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条件试验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微电解进水pH是影响处理效果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电解的pH;本耦合技术最佳工艺参数:微电解初始pH2.5、微电解反应时间35min、铁碳质量比2.5:2、一级絮凝PAM投加量2ppm、电解pH6、电解电2v、电解时问25min、极板间距1.4cm、二级絮凝pH9.5、二级絮凝PAM投加量5.25ppm;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微电解-电絮凝耦合技术在最佳工艺条件下,Cu2+、Zn2+、Cd2+、Pb2+、总As的出水浓度分别为0.026mg/L、<0.001mg/L、0.002mg/L、0.019mg/L和0.012mg/L,均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另外将该技术与两段石灰中和法、微电解-絮凝法、中和-电絮凝法、中和-电沉积法的比较分析,从处理效果和其他经济技术指标确定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通过对微电解反应前后铁碳表面和电絮凝产物进行电镜扫描与能谱分析(SEM&EDS),结合各自反应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机理分析;通过能斯特方程和循环伏安测定,分析各离子见的相互影响关系。总之,试验研究证明“微电解-电絮凝耦合技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新型组合技术。本研究为解决冶炼废水中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辟了一条冶炼废水处理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