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对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成熟度的影响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zw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psis, 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生长、浸润、扩散、转移、复发等表现,引起疼痛和不育等。EMs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且青少年及绝育后妇女发病率也逐渐上升。1860年,临床上首次发现内异症,至今,虽有众多学者研究,但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造成对此病治疗的困难。因此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非常有必要。目前,Sampson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仍为内异症发病机制主导理论,但近年来研究认为,经血逆流只是发生内异症的诱因,内异症的发生与免疫异常有关,甚至有人提出,EMs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参与抗原识别、加工处理和递呈,在免疫应答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DC的功能具有双重性,既能选择性地诱导免疫应答,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免疫耐受。研究显示,DC所处的免疫状态与其成熟状态有关。在DC分化发育中,可以分为未成熟型DC及成熟型DC。未成熟型DC能够诱导CD4+T细胞形成,自身及CD4+T细胞可大量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使免疫应答向耐受方向发展;成熟型DC诱导T细胞的增殖,促使IL-6大量分泌,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盆腔局部粘连、纤维化和免疫学异常。研究显示,DC广泛参与机体免疫、炎症、肿瘤免疫、移植排斥、应急反应等生理及病理过程。当DC数量发生减少,或者二者比例失衡,将引起一系列免疫相关性疾病,如:哮喘、自身结缔组织性疾病、肠炎、恶性肿瘤等,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关于DC在EMs发病及疾病进展机制的研究甚少。从脐带血提取的单核细胞在一定条件(GM-CSF+IL-4)培养下,大部分可分化成树突状细胞,小部分化为巨噬细胞。本课题通过研究不同期别EMs腹腔液对上述过程的影响,以及此过程与腹腔液中IL-10和IL-6水平的关系,来进一步阐明内异症不同疾病程度的免疫状态,探讨内异症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期别的内异症腹腔液(ePF)对脐带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研究ePF中细胞因子IL-6和IL-10水平的差异,以及培养后上清液中IL-6和IL-10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在不同临床期别内异症发生及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本研究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的30例内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EMsⅠ-Ⅱ期组、EMsⅢ-Ⅳ期组各15例),取同期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15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腹腔液,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等。2.采集2009年1月至2009年4月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分离单核细胞。3.以ePF对单核细胞在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4)的培养进行干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不同临床期别的ePF对DC的分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天后DC表面表达CDla和CD83细胞所占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SIA)检测腹腔液中和DC培养上清中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1.ePF对单核细胞分化为DC的影响依内异症临床期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1.1培养24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显著差异,均为培养皿内散在的细胞聚体,体积较小,绝大多数为圆形,以贴壁细胞为主,仅有少量的半悬浮细胞。且在培养的3-5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形态均无显著差异。1.2培养第7天末,对照组中,悬浮的簇状细胞越来越多,细胞体积较大,可见细胞表面有毛刺状或并指状突起;而ePF组中,悬浮的簇状细胞少,贴壁细胞多,细胞量少,主要为巨噬细胞形态,细胞体积较小,胞质中偶有颗粒或空泡,其中EMsⅢ-Ⅳ期组较Ⅰ-Ⅱ期组更明显。1.3对培养前,细胞表面所表达的CDla和CD83分别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新鲜分离的单核细胞中CDla细胞比例低;培养后第3天和第7天各组CDla细胞比例升高;组间比较,EMsⅠ-Ⅱ期组表达CDla的细胞比例低于cPF组和EMsⅢ-Ⅳ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MsⅢ-Ⅳ期组与cPF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后第3天和第7天CD83细胞比例组内比较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组间比较,EMsⅢ-Ⅳ期组高于EMsⅠ-Ⅱ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MsⅠ-Ⅱ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ePF中IL-10的水平与内异症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在培养后上清液中水平的变化2.1培养前腹腔液中IL-10水平Ⅰ-Ⅱ期组较cPF组高,但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期组较cPF组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期组高于Ⅲ-Ⅳ期组,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2.2培养7天后,上清液中IL-10水平,Ⅰ-Ⅱ期组较培养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Ⅳ期组较培养前变化不明显(P>0.05);cPF组较培养前稍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Ⅰ-Ⅱ期组高于Ⅲ-Ⅳ期组和cPF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Ⅳ期组较cPF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 ePF中IL-6的水平与内异症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在培养后上清液中水平的变化3.1培养前腹腔液中IL-6水平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均高于cPF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2培养7天后,各组IL-6水平均较培养前升高,Ⅰ-Ⅱ期组升高较培养前比较无差异(P>0.05);Ⅲ-Ⅳ期较培养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cPF组较培养前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后,各ePF组IL-6水平均较cPF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ePF组中Ⅲ-Ⅳ期较Ⅰ-Ⅱ期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EMs各组腹腔液使单核细胞分化为DC的数目较对照组低;其中Ⅰ-Ⅱ期EMs腹腔液培养的DC多为非成熟型,而Ⅲ-Ⅳ期EMs腹腔液培养的DC多为成熟型。2.在腹腔液干扰DC的分化中,Ⅰ-Ⅱ期EMs患者腹腔液中IL-10浓度的升高,提示早期内异症局部免疫环境处于抑制状态,从而有利于异位的子宫内膜逃脱免疫监控,在腹腔继续存活,并生长、种植到盆腔其他脏器。3.Ⅲ-Ⅳ期EMs患者腹腔液中含有较高水平的IL-6,且在培养后IL-6水平增高,提示中、重度内异症局部免疫环境处于激活状态,从而增加了周围组织的粘连。
其他文献
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税制改革和建设的目标之一。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税收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实现税收公平的重要杠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
从宏观分布、技术发展特点、法律状态3方面,分析了2006~2010年在我国公开的农作物虫害防治制剂研发专利的发展态势,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重要农作物水稻的虫害防治制剂专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公务员录用过程中的问题日益突显。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务员录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我国公务员录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笔试中命题质量、面试官的水平
棋类游戏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让越来越多人对人工智能技术抱有新的期望,同时也对相关技术产生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本文将围棋游戏与
加强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形成从校党委书记到党政班子成员、再到各基层党组织和各部门党政负责人的责任体系。要坚持
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文化基础设施,博物馆在加强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应通过外部资源的引入与互动,进一步发挥
一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导入、精辟的讲解 ,更要有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语文课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 ,或归纳总结 ,或领悟主题 ,或启发想象 ,或巩固练习 ,或拓展延伸 ,要根
<正>这几日,一直在读?开明国文读本?的初级的书,这套书是1932年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手写文字并绘插图的。即便是不看内容,光凭这两位的名气,这套书也不会差到哪去,更何况叶
<正>企业机关党员是企业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机关党组织要帮助机关党员充分理解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内涵,努力使党员的素质与先进性要求相适应,党员的行动与先进性要求相合
<正>"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得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