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局面非常严峻,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全国耕地面积随之减少,更加剧了粮食生产的紧迫性。一旦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严重危机,必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保护。我国坚定奉行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围绕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等几个环节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强粮食安全建设。其中,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究竟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在四川省进展如何,尤其对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因此,本文从农户的视角研究四川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探索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存在哪些不足,及其原因,以期为完善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供借鉴。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确定了理论基础,即福利经济学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粮食产业的多元性理论。在分析四川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农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基本情况、认知情况、实际效果及满意度等,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运用熵权法确定粮食直接补贴效果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并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四川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进行评价。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普惠广大农户,并受到农户的欢迎。由于在家务农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加之获取相关信息渠道有限,导致农民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理解不深。(2)从实证结果得出,粮食直补政策的重要意愿在于农户反应和拥护程度,归结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和政治效应。一方面,粮食直补政策对于四川省粮食生产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农民对该政策是持欢迎态度。可以说,粮食直补政策得到的政治效应是无法衡量的。另一方面,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在促进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促进作用有限,本文认为四川省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一般。四川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尚需完善。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粮食直接补贴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民宣传力度,保证政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完善现有粮食直接补贴方式,促使粮补资金真正用到粮食生产;加快农村耕地流转,凸显粮食直接补贴效果;完善粮食直补资金管理,并创新粮食直补工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