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领先的技术能够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出效率、实现产品差异化或成本领先优势,进而迅速占领市场。创新力已成为当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技术的外部效应还能提高全行业的创新强度,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竞争力与活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才是创新活动真正的“主体”。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企业家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创新,实现新的要素间组合,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1。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CEO在企业创新中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R&D行为一直都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本文从创新活动主体——CEO的角度来研究其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基于激励约束、委托代理、高阶理论来分析CEO任期、更迭与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还区分不同企业的R&D投资密集程度,分析CEO离职、激励对R&D投资行为的影响效应是否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具有普适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陈述了全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贡献与方法以及文章结构等内容。第二章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研究开发活动与企业未来价值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回顾已有关于研发支出影响因素的文献;第三部分分析高管任期、离职与企业研发投资的文献;最后对前人的研究结果做出评述。第三章基础理论分析。分为基础概念定义、理论分析、文章理论路径推演三个部分。基于激励理论、代理理论、高阶理论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概括了高管任期影响公司R&D投资的机制。第四章实证研究设计。本章根据前文理论分析结果提出假设,说明文中实证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以及多元回归所采用的模型。第五章实证结果与分析。本章节内容包含样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多元回归结果分析,为CEO任期能够影响公司R&D决策提供了经验支持。文中关于高管任期与公司R&D投资决策的假设1得到印证;关于CEO离职会降低R&D投资强度的假设2并未获得全样本回归结果的支持。但分样本回归时,在研发强度较低的样本组中通过了实证检验。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启示。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得出四个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随着CEO任期延长公司R&D投资强度逐渐提升;研发强度较低的公司CEO离职当年R&D投入会显著减少。此外,CEO持股能够促进其投资研发,但期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公司的创新行为并无显著影响。文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高管任期的延长,公司的投资强度上升;说明适当延长高管任期能够促进其做出利于公司长期价值的决策。另外,在高管离职的年度,技术投资水平高的企业其R&D活动通常不会受到显著的影响,但对于研发投资力度相对较弱的企业,高管离职年度的R&D投资强度会显著下滑。管理层持股对公司R&D活动有促进作用,而基于报告业绩的薪酬契约对公司研发投资并没有显著激励效应。除此之外,高管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对于公司研发决策都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领导力、个人因素、激励状况等确实会对公司经营绩效与战略发展产生影响。合理的选聘企业最高领导、建立适当的激励监督机制可以提升公司研发创新投入,进而增强未来竞争能力。文章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文章在研究CEO任期与公司R&D行为时,将研究对象以R&D投资密集程度区分,发现在技术密集程度不同的经营环境中,高管任期、更迭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效应并不相同,从而将高阶理论的研究结论细化到企业类型层面。(2)本文结合CEO激励与高阶理论来探究高管任期、离职等因素对公司R&D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高管背景特征与激励方式作用于R&D决策的内在机理。该结论有利于董事会制定个性化的高管任用、激励方案以提升公司创新水平。文章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的研究对象仅包含公司CEO。公司高级管理团队的所有成员都会对战略选择与经营决策产生影响,因此结论的普遍性存在一定问题。后续研究中应该考虑到整个高管团队成员以及高管团队成员间的异质性对公司战略发展过程的影响。(2)研究的时间跨度不足。本文基于代理理论来探讨公司CEO任期、离职等因素对公司R&D决策的影响。在分析因“离职"而导致的高管短期行为时,不应该仅考虑离职当年的数据,应该将离职前几个年度的R&D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纳入进行分析。(3)样本容量、细分还存在欠缺。文中样本容量、细分程度还存在欠缺。样本中研发投资、高管任期等数据都通过手工收集,因此只搜集了三年的数据。此外文中只考虑到CEO离职的情形,并未考虑继任CEO是否由公司内部选举产生、CEO离职原因、后续是否在公司担任其他职位的情形,而这些因素可能都会对CEO在离任当年的决策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