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继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价值。本文通过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的具体阐述,展现了其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其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提供一定借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探索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意义,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对这些历史渊源的阐述。首先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设想的方法论。其次,通过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及其方法论的概括阐述,介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得失及其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的启示。再次,阐述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及其方法论。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对邓小平具有最直接的影响。虽然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成就之外也有很大的失误,但这也是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借鉴。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的形成基础。其次重点阐述了其基本内涵,指出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是蕴含在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的方法论智慧,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般方法,是实践的辩证方法。论证了其内在的实践指向和辩证思想。从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角度论证了它的实践性,从系统性以及辩证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角度论证了它的辩证原则。最后介绍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所具有的当代意蕴和民族特色。文章的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各领域、各环节中的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科学方法论。从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阐述了发挥主体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性的原则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手段与目的统一,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是辩证的有机统一整体,阐述了以其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方法论,阐述了辩证方法和主体能动性原则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开放方法论,阐述了邓小平对资本主义的辩证认识及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方法论指导价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方法论,阐述了辩证法的整体性、过程性原理以及质量互变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实践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方法论,阐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辩证分析以及如何利用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是以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论为基础和前提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实践辩证的方法论,是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仍然具有深远影响和指导价值的方法论。文章的第四部分重点介绍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的继承发展与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阐述,展现了其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思想精髓的一脉相承及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其次,紧紧围绕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的现实指导意义。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提升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影响,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总体力量,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