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行,我国广大乡村地区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乡村建设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乡村人口外流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乡村空间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矛盾——旧村空间“空废化”、新村建设“模式化”、乡村空间活力逐渐衰退、乡村建设停滞不前等等。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的建设实践与引发的热潮,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乡村建设的启示。作为关中地区城郊旅游型乡村空间营建的优秀范例,袁家村很好地诠释了乡村空间与旅游开发、乡村空间与产业发展、乡村空间与民俗展示、乡村空间与文化传承之间的互融共生关系,这也成为笔者选择袁家村作为研究主体的原因所在。 本论文以关中地区的乡村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以袁家村的建设发展历程为研究前提,以现阶段袁家村的空间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其在用地布局、空间结构、空间序列、空间类型、空间形态、群落组织等方面的特征分析,深入了解袁家村空间营建的具体方式。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调研、整理、类比、量化、图解等多种研究手段相互结合,尽可能清晰地呈现出袁家村的整体空间格局特征、街巷组织特征、院落布局特征、建筑风貌特征、环境营造特征,梳理各空间要素之间的组织联系方式,寻求既符合乡村个性又满足当代旅游发展需求的空间建构模式,以为城郊旅游型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参考。 虽然本论文的研究是以“空间分析”为主要立足点,但对于旅游型乡村发展的产业经营模式、开发建设模式、运营管理模式、业态构成模式、功能组织模式等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了解乡村空间的良性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在注重空间本体营建方式的同时,也应对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