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吴方言字研究——以《何典》、《海上花列传》为中心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90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言字自古有之。唐代玄应的《一切经音义》中就有“北人俗字”、“江南俗字”之称,明代方以智在其《通雅》中也提出“方言字”这一说法。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开始有学者对“方言字”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方言字”进行分类。但这些研究都不够全面和系统,也很少有人对历史上的方言字进行研究,目前方言字的研究还处于十分薄弱的阶段。这不仅是明清吴方言研究的空缺,也是近代汉语文字研究中的一个缺口。 《何典》和《海上花列传》是清末吴方言白话小说的代表,其人物对白多用方言俗语,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吴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面貌,对我们研究当时的吴方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即以这两部吴语小说为研究的切入点,同时参考明清时期其它的方言白话小说、俗语著作、方志、笔记、字书等吴语文献,对《何典》和《海上花列传》中的方言记音字,训读字等进行详尽考释,对其中涉及到的语音、词义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这在方言史、方言语音、方言词、方言本字考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意义。 最后,本文专辟《关于方言字及其研究的一些思考》一章,依据本文的考证和研究总结出方言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方言字的分类提出自己的观点。另外,本章还分析了方言字存在的问题,尝试归纳出方言字的认知理据,并指出方言字研究存在的困难。
其他文献
“虚无主义”是一个大问题。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世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的建构使得过去以基督教为中心的价值体系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并几乎解构。但是新体系
学位
白居易因诗歌而闻名,其实他还是一个官员兼公文写作大家。在踏上仕途前后,他曾创作了许多公文,现存《白居易集》中保存其公文517篇,思想内容丰富,公文种类颇多。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