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多孔材料微结构形成机理与传热行为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能源的消耗和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普通使用的化石能源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CO2)、有毒气体(SO2)和粉尘颗粒。因此,节能降耗既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30%,而建筑节能最重要的措施是使用保温材料。目前市场广泛使用的有机保温材料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质量轻、可加工性强等优点;但是这些有机泡沫保温材料也存在诸多严重缺点:保温层易开裂、空鼓、脱落,保温材料易老化,在建筑物服役期内需多次更换保温层,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为严重的是耐高温、防火安全性差,近年来屡屡发生其被引燃而导致的重大火灾事故,有机材料燃烧迅速,并产生剧毒气体,是导致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以不燃的无机多孔材料取代有机泡沫材料进行建筑保温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以轻质、多孔、节能、保温、防火为特征的水泥基多孔材料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发展和完善轻质多孔材料的制备与调控理论与技术为目标,交叉融合材料学、计算数学、数值模拟、建筑物理、土木工程、力学、传热学等学科,从水泥基材料组成及微结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气泡在碱性水泥浆体中的微结构形成和演化规律以及泡沫稳定机制;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对轻质水泥基泡沫材料微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和多维度重构(二维、三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泥基多孔材料二维和三维稳态传热数值模型,预测了水泥基多孔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最后,基于理论和实验分析,制备了合适的水泥基多孔材料,用于“徽式”传统民居外墙的热工性能提升示范工程。本文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运用超声波无损技术原位监测了水泥基多孔材料微结构的演变规律  本文通过自主研发的新型超声波无损监测设备(ZL200910028456),首次采用超声波穿透技术研究了水泥基多孔材料的微结构演化过程,分析了影响水泥基多孔材料早期稳定性的多种因素和机理,发展了超声波在非饱和多孔介质中传播的共振与耗散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方法是一种原位监测水泥基多孔材料微结构形成过程非常有效的无损测试方法。基于理论和实验分析,可以得到下列结论:改进型Anderson-Hampton模型可以解释了气泡在水泥基材料水化早期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能量耗散的影响:在水泥基材料水化早期,少量气泡会显著降低声波传播速度,当气体含量大于5%时,超声波传播速度低于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水泥基多孔材料微结构形成和水化过程可能分成三个阶段:潜伏期、加速期和减速期;系统研究了发泡剂、粉煤灰、养护温度等因素对水泥基多孔材料的凝结、硬化过程的影响:提高养护温度可以加速水化反应速率,发泡剂和粉煤灰对水化反应有缓凝作用;研究了不同配比水泥基多孔材料初凝和终凝时间对应的超声波传播速度,并给出了水泥基多孔材料对应于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的超声波传播速度范围(274-372 m/s和613-676 m/s);提高水化速度,降低凝结、硬化时间是提高水泥基多孔材料气泡-浆体二元系统早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2)采用三维X射线CT(3D-X-CT)系统表征了水泥基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  运用X射线CT三维成像技术(3D-X-CT),重构和表征了水泥基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孔的三个主要结构参数(孔隙率、平均孔径、孔径分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主要结论为:X-CT三维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水泥基多孔材料微观结构的重构与表征,由于自身分辨率的影响(10μm),一定范围内的细孔不能鉴别,造成其测试的孔隙率与实验值相比稍微偏低;随着泡沫含量的增加,包裹和分隔气泡的胶凝材料浆体含量相对减少,这增大了气泡相互搭接、融合的几率;水泥基多孔材料的密度越低,孔隙率和平均孔径越大,这种现象在密度小于900kg/m3时尤为明显;当湿密度大于900kg/m3,平均孔径接近预制泡沫的平均孔径(0.1mm);水泥基多孔材料密度越低,孔径分布范围越大,孔径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可以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来表征。  (3)建立了基于三维微结构特征参数的二维和三维水泥基多孔材料微结构重构模型与稳态传热模型  基于3D-X-CT表征的水泥基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产生的结构特征参数,采用一种“随机产生”方法,通过自主开发的计算机程序,重构了水泥基多孔材料的二维和三维微观结构。对于二维和三维传热问题,分别采用了“电阻网格法”和“有限体积法”来求解基于二维与三维重构图像的稳态传热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EMPT分析模型模拟的结果与趋势都很接近,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种模型在物理意义上都考虑到多孔材料中孔随机性分布特征;当孔隙率小于20%时,EMPT模型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分析模型用于预测水泥基多孔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当孔隙率超过35%时,与其他分析模型相比,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更吻合;三维模型模拟结果不但与产生的微结构相关,而且和划分的网格数目有关,三维模拟结果随着第三个维度的网格数目变化而变化,并且服从指数分布关系,第三方向的网格数目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预测结果的稳定;二维数值模拟结果总是小于实验值,而与其相比,三维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验值。二维模型对有效导热系数的低估来源于对第三个维度的固相传热路径的忽略;对于不同密度水泥基多孔材料,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预测结果满足指数关系:k3D=0.892k2D0.844。  (4)采用水泥基多孔材料提升“徽式”传统民居墙体的热工性能  本文最后实地考察了徽州当地的气候、人文和历史条件,系统研究了典型的“徽式名居”建造结构和其热工性能;并针对当地新建的徽式民居的结构构造,提出三种可行的热性能提升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其工法;通过环境仓实验对比了三种方案的热提升效果。在环境仓实验中,我们使用当地常用的建筑材料,按照传统徽式墙体的建造方式建造出迷你空斗墙体,然后加载当地的典型气候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基多孔材料内填充方式可以在不改变“徽式”外墙形貌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建筑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符合建筑遗产保护和提升热舒适度的双重要求。通过复合水泥基多孔材料填充自保温系统和无机内保温系统,可以显著改善热桥效应,整体的保温效果是未经过保温处理的墙体的2.5倍,热阻值达到0.701 m2·K/W,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值(0.67 m2· K/W)。
其他文献
由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具有很高的能源效率和极低的污染排放,成为举世公认的21世纪重要的的绿色能源。目前SOFCs通常使用的电解质是钇稳定化的二氧化锆(YSZ)氧离子导
有毒蓝藻水华及其引起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成已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水华水体中的MC可被水生动物摄取并积累到较高浓度。水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是一种同时拥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与可见光区的高透光性的功能薄膜材料。由于这种特殊性质,透明导电薄膜被广泛的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器、薄膜太阳
一、2010~2015年零售包装的其他杀虫剂出口概况从图1和表1可知,2010~2014年零售包装的其他杀虫剂出口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15年呈下降态势。从表1中显示的出口量数据可以看出
地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及其应用是集地学、计算机科学、软件科学、信息技术等多科学的交叉技术。近年来,计算机在地质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大大推动了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三维
学位
环境中砷污染物的预测和评估是开展砷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人类健康风险评估的重要前提。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a基因组扩增得到砷抗性启动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和蓄积。伴随铅的长期使用,形成了铅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使用蓄积。铅在使用蓄积的现存量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的废铅资源量,同时,如果
PM2.5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是北京大气污染率的重要来源。自1998年开始,北京市率先启动了“煤改气”工作,燃煤热源逐渐被淘汰退出北京市场,转变为燃烧清洁的燃气热源供应方式,大
选用无机材料Beta沸石和有机材料壳聚糖为吸附剂,用于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物的去除,系统地考察了两种材料对四环素类物质的去除性能及作用机理。   Beta沸石对三种四环素
我国摔跤运动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滑坡现象,成绩并不理想.摔跤项目的限制因素不仅仅是技术和训练方面的原因,不规范的训练方式和高强度的训练安排给运动员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