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是指活化的中性粒细胞消耗大量的氧产生活性氧物质的过程。活性氧物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可以与细胞膜、核酸分子及蛋白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生物细胞损伤和死亡。此外,活性氧还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对早产儿是“双刃剑”,一方面,早产儿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机制是早产儿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体内抗氧化物不足,容易受到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所产生的活性氧物质损伤。已经有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和早产儿感染、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密切相关。关于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研究极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早产儿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及生后的变化,为早产儿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研究早产儿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2.观察早产儿出生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随日龄增长的变化,初步探讨败血症对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早产儿组38例,足月儿组20例,取早产儿出生时外周静脉血(生后48小时内留取标本)和足月儿脐带血,采用佛波酯(PMA)刺激中性粒细胞活化,经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物质,活性氧物质可将进入中性粒细胞内的二氢若丹明(DHR)氧化为发出黄绿色荧光的若丹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以评价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在研究对象的全血中,加入荧光标记的细胞色素b558单克隆抗体(7D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以评价中性粒细胞gp91phox的表达。第二部分早产儿20例,分别在早产儿出生时(即出生后0-48小时内)、生后2周时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和中性粒细胞gp91phox表达。早产儿生后2周未发生败血症者16例,在生后4周时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和中性粒细胞gp91 phox表达。生后2周发生败血症者4例,在败血症控制2周后时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检测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第一部分1、无刺激下早产儿组发生呼吸爆发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31.49%±15.74%),较足月儿组(18.73%±6.81%)高(P=0.001)。PMA刺激后早产儿组发生呼吸爆发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96.21%±4.00%),较足月儿组(99.20%±0.62%)低(P=0.000)。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中性粒细胞刺激指数分别为(272.87±187.07)和(306.30±138.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2、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表达gp91phox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37%±23.12%)和(80.14%±14.87%),足月儿组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中性粒细胞表达gp91phox荧光强度几何均数分别为(20.88±15.16)和(19.60±8.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第二部分1、早产儿出生时、生后2周时、生后4周时无刺激下发生呼吸爆发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2.76%±16.78%)、(15.90%±14.50%)、(17.25%±10.98%)。生后2周、生后4周分别和出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04。早产儿出生时、生后2周时、生后4周时PMA刺激后发生呼吸爆发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5.31%士5.09%)、(94.99%±8.52%)、(98.30%±2.44%),出生时和生后4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早产儿出生时、生后2周时、生后4周时中性粒细胞刺激指数分别为(289.44±154.68)、(313.14±227.92)、(294.67±20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早产儿出生时、生后2周时、生后4周时表达gp91phox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58.32%±22.52%)、(76.63%±8.07%)、(78.77%±13.77%),出生时和生后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早产儿出生时、生后2周时、生后4周时中性粒细胞表达gp91phox的荧光强度几何均数分别为(16.06±10.98)、(18.59±8.38)、(27.36±1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败血症早产儿同未发生败血症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刺激指数分别为(86.55±75.85)、(313.14±22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1.胎龄28+0-32+6周早产儿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和足月儿无显著差异,且28+0~32+6周早产儿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即有gp91phox表达。2.随着日龄增长,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渐增强,早产儿表达gp91phox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渐增高。3.败血症发生时,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可能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