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看中西女性主义之间的异同——以张爱玲在《怨女》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为例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女性主义兴起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后。两次女性主义思潮促进了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也引导女性主义走向理性思考,并且与学术结合,不再是单纯的政治行为。在两次女性主义思潮期间出现了大量综合性的妇女学研究以及多流派的女性主义理论。接着,女性主义者将理论投入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女性主义学术和政治。由此可见,社会运动,理论反思,回归实践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一般形式,而注重理性建树,通过社会革命发展独立领导女权运动则是西方女性主义的特点。  不同于西方妇女的自发自觉意识,在中国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产生独立的女权运动。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只是由男性倡导和领导的社会革命的一部分。妇女解放运动的先行者是中国的男性知识分子,这也决定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色是男女协作并共同对抗封建制度的专制主义。因此,这不同于西方女权运动中男女关系是完全对立的。  本论文将首先介绍中西女性主义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特点,并且分析中西女性主义之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为了更好的分析中西女性主义之间的异同,本文将以张爱玲的英译本《怨女》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中西女性主义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首先,本论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理论的观点对张爱玲的生平以及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来阐述本论文的理论背景。接着,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将用文本分析法从文化角度分析和阐述张爱玲在成长和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女性主义思想,然后从语言角度来分析她在作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本研究主要以张爱玲的《怨女》中英文版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不是几种文本的相互比较。张爱玲在其作品中似乎重点描述的是中国女性主义,但深谙西方文化的中国作家张爱玲,能够用英文将其重新创作,说明她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文本分析中都有所体现。  最后,本论文将在总结张爱玲《怨女》中的东方色彩以及原因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中西女性主义的异同极其原因。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认知科学和文学批评结合起来产生了文学认知批评,认知诗学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众多理论,为文学批评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帮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中国寻求国际话语权、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与现代西方理性话语困境对话语多元性需求的背景下,“中学西传”的话语特征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以被视为学术型标准译本的理雅
延长线插座又称为拖线板、插排、排插,因其方便移动、简便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作和生活场所。但是,由于消费者用电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延长线插座在我国的使用环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