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表面润湿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带来了诸如全球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如何有效收集利用二氧化碳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研究课题之一。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化石能源开采后的废矿井中是解决二氧化碳过量排放进大气中的有效途径,即对二氧化碳进行地质封存,因此探究影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因素成为研究课题的重点。本论文根据前人的研究得出,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是影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主要因素,因此进行岩石表面润湿性的研究对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了二氧化碳环境下压强对水在云母表面接触角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压强为12-13.5兆帕范围内时水/二氧化碳/云母体系中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压强为11兆帕左右时接触角出现峰值22度,说明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与压强并不是线性的递增关系,不能只是将压强作为衡量接触角大小的唯一标准。采用的水分子势能模型是SPC/E、二氧化碳分子势能模型是EPM2、氧气为刚性双原子模型、氩气为单原子模型。流体采用CHARMM力场,而云母采用的是与CHARMM力场兼容的层状硅酸盐力场。本论文还探究了不同的气体环境下水在云母表面接触角的大小。为了验证气体对云母表面接触角的影响,本论文构建了摩尔浓度都是3:1的氩气/二氧化碳体系和氧气/二氧化碳体系,并分别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在各个混合气体体系下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模拟结果说明,在二氧化碳中分别加入氧气和氩气后,由于气体各自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氩气会减小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即增大了云母表面的润湿性,却并没有得出与氧气会增大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这一预测相符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了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
其他文献
国家“十一五”节能规划制定的节能降耗目标以及“竞价上网”的市场竞争政策的深入实施,使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火电节能成为火电工业当前形势下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调查表明,火电机组的实际供电煤耗要比设计值高的多,运行水平低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火电机组运行性能的在线监测,指导机组运行,提高运行水平,已被证明是针对火电机组运行管理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节能途径。为了实时监测火电机组运行性能、确定影响机组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利用生物酶技术降解壳聚糖是目前壳寡糖制备的主要途径,但现有方法所得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宽,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通常介于2至10范围,对其应用有一定限制。利
随着电子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冷却技术将成为未来电子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由本文进行的电子器件调研中可以发现,如今电力电子器件的热流密度已经达
超临界CO2微乳液是把超临界CO2与微乳液相联合而产生的新兴技术。它不仅具有scCO2绿色溶剂的优势,还可以大大拓展scCO2流体对大分子量、高极性分子及离子的溶解。另外,由于微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是一种儿童期始发的神经发育缺陷类疾病,虽经数十年之研究,多动症发生的神经生物学机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属未知,多数认为是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