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电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钠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和资源丰富等优势,成为了继锂离子电池之后最具竞争力和应用前景的能源储存设备。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包括锡、锑、锗及其合金等过渡金属,因其理论容量大、电导率高、价格低廉、可逆性强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研究。然而,这些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和粉化,严重阻碍了其作为负极材料地进一步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材料进行纳米化或与其他材料复合是被普遍采用的解决手段。本论文研究课题选择以锡基材料为主体,将其分别与聚吡咯、石墨烯和氮掺杂三维石墨烯复合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来优化其电化学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冰水浴的方法制备出单质Sn金属,将单质Sn用吡咯单体包覆形成核壳结构的Sn@PPy复合材料。对Sn和Sn@PPy在相同的条件下测试其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785.5 mAh g-1和873.4 mAh g-1,且Sn@PPy负极在200圈循环后的保持容量为192.5 mAh g-1。阻抗曲线拟合分析证明Sn@PPy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具有比单质Sn更大的钠离子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Sn单质与吡咯单体聚合形成的Sn@PPy负极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原因是PPy外壳能够有效缓冲Sn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缓解电极材料的粉末化。(2)通过冰水浴共沉淀法合成Sn Sb纳米颗粒,再采用水热法将Sn Sb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形成Sn Sb/r GO。在0.1 C的充放电倍率下,Sn Sb和Sn Sb/r GO负极获得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44.2 mAh g-1和946.2 mAh g-1。此外,Sn Sb/r GO负极在200圈之后的保持容量为200.4 mAh g-1,其循环性能明显优于Sn Sb负极。经电极动力学分析表明Sn Sb/r GO负极不仅具有更快的钠离子扩散速率,而且由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存在,Sn Sb/r GO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着电容性贡献,因此表现出更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3)进一步采用冷冻干燥和高温还原法制备出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Sn Sb/3D-r NGO复合材料,该网络结构在抑制Sn Sb纳米粒子的团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促进了表面驱动的电容性贡献。通过一系列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Sn Sb/3D-r NGO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表现,这是因为三维结构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区域可以接触和吸附更多的钠离子,使Sn Sb/3D-r NGO负极不仅通过扩散过程贡献容量,而且提供了一种表面驱动的容量贡献机制。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Sn Sb/3D-r NGO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其在0.1 C时呈现出的比容量为1169.6 mAh g-1,可逆比容量为55%,并且在200次循环后保持的比容量为479.3 mAh g-1
其他文献
学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作为透明树脂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候性、电绝缘性以及优异的加工性能,而且相比于钢化玻璃,还具有质轻、价廉、易安装等优点。有机玻璃(PMMA)已然成为建筑领域中钢化玻璃的一种最具潜质的替代品。但是PMMA韧性、热稳定性差,其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有严重的滴落现象,造成次生灾害,极大地限制了PMMA的应用。为此,本课题通过含乙酯基磷酸酯、大体积苯基磷酸酯、含卤
学位
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贯彻落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当前一些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通过对比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教育现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
学位
随着工业和经济快速发展,空压机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空气动力设备之一,尤其是螺杆压缩机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煤炭冶金、电力制冷等领域。螺杆转子作为压缩机的核心部件,对其端面型线的设计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轻量化结构设计及其快速成形技术的研究目前处在探索之中。本文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将螺杆转子进行空心内支撑轻量化结构设计,对轻量化结构螺杆转子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优化,并以PA12GF40为加工材料对
学位
学位
贫困问题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精准扶贫则为新时代的贫困治理提供了清晰而明确的行动指南和行动方案。我国各级政府坚持以精
在智能化工业生产中,焊接机器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厚板多层多道自动化焊接领域。但由于工件定位精度、加工精度以及焊缝余高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机器人“示教—再现”方法很难适应焊缝位置、焊道空间尺寸的变化。因此,使焊接机器人能够在示教前提下,根据焊缝位置变化修正焊枪轨迹、根据焊道空间尺寸变化智能调整焊接工艺参数,是保证中厚板多层多道自动化焊接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本文以低碳钢轴与法兰盘单边V形坡口多层多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