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偶行为一直是社会学与心理学所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对择偶心理与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如择偶的需求互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择偶不仅是一种静态现象,而且是一个动态过程,但以往研究较多集中于择偶的静态现象,如择偶偏好等。近年来,由Leary所提出的社会计量器理论为择偶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它为研究动态的择偶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欲从社会计量器理论的视角出发,来探讨两性择偶过程中互动反馈对其择偶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择偶行为的内部机制和运作模式。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室情境模拟法探讨异性拒绝对个体择偶行为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由社会计量器延伸而来的特定领域计量器在择偶领域的有效性。研究一从长期效应入手,考察日常情况下的异性拒绝经历对个体择偶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择偶价值感的中介作用。研究二从短期效应入手,分为三个实验来探讨即时异性拒绝对择偶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择偶价值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一的结果发现:(1)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价值感、择偶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异性拒绝的经历越多,个体的择偶标准越低,择偶行为倾向也更趋于消极地回避。而择偶价值感与个体择偶行为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择偶价值感越高,个体的择偶标准越高,对异性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地趋近。(2)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标准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对择偶行为倾向仅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二的结果表明:(1)来自异性的拒绝降低了个体的择偶价值感,而一般社交拒绝对择偶价值感的影响不显著,与此相比,不同来源的拒绝均影响着个体的自尊。(2)异性反馈影响着个体的择偶行为,主要表现在异性拒绝降低个体的择偶期望和择偶行为倾向,但是异性接纳对择偶期望和择偶行为倾向并没有显著影响。(3)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与择偶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主要表现在异性拒绝与个体的择偶期望之间的完全中介作用,在异性拒绝与个体择偶行为倾向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这个中介作用只呈现在个体对将来潜在对象的择偶行为倾向上,而不是对目前所互动异性的择偶行为倾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