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拒绝对择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偶行为一直是社会学与心理学所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对择偶心理与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如择偶的需求互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择偶不仅是一种静态现象,而且是一个动态过程,但以往研究较多集中于择偶的静态现象,如择偶偏好等。近年来,由Leary所提出的社会计量器理论为择偶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它为研究动态的择偶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欲从社会计量器理论的视角出发,来探讨两性择偶过程中互动反馈对其择偶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择偶行为的内部机制和运作模式。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室情境模拟法探讨异性拒绝对个体择偶行为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由社会计量器延伸而来的特定领域计量器在择偶领域的有效性。研究一从长期效应入手,考察日常情况下的异性拒绝经历对个体择偶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择偶价值感的中介作用。研究二从短期效应入手,分为三个实验来探讨即时异性拒绝对择偶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择偶价值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一的结果发现:(1)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价值感、择偶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异性拒绝的经历越多,个体的择偶标准越低,择偶行为倾向也更趋于消极地回避。而择偶价值感与个体择偶行为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择偶价值感越高,个体的择偶标准越高,对异性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地趋近。(2)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标准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对择偶行为倾向仅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二的结果表明:(1)来自异性的拒绝降低了个体的择偶价值感,而一般社交拒绝对择偶价值感的影响不显著,与此相比,不同来源的拒绝均影响着个体的自尊。(2)异性反馈影响着个体的择偶行为,主要表现在异性拒绝降低个体的择偶期望和择偶行为倾向,但是异性接纳对择偶期望和择偶行为倾向并没有显著影响。(3)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与择偶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主要表现在异性拒绝与个体的择偶期望之间的完全中介作用,在异性拒绝与个体择偶行为倾向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这个中介作用只呈现在个体对将来潜在对象的择偶行为倾向上,而不是对目前所互动异性的择偶行为倾向上。
其他文献
教育信息化管理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它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现代教学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
<正>中国是世界鞋类产品的出口大国,而成都作为"中国女鞋之都",其产业优势逐渐呈现。但面对主要发达国家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贸易壁垒,其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如何规避技术贸易措
<正>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
航空自组网作为未来空基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跨洋航空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已成为空天网络的研究热点。自组网路由技术为数据传输建立路径和提供路径选择,直接影响整个
目的评价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CES-D)在农村自杀死亡和正常对照人群信息人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序贯抽样方法对山东省邹城、高唐、莒南县抽取的202例自杀死亡病例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对关闭煤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其中国外关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早,成果丰富,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健全,我国关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处于初步阶段,基础研究薄
收入分配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业的收入水平都在稳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能与80%以上的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作为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与宿主植物共生,利用宿主植物光合碳完成自身的生活史,同时增强宿主植物矿
牟宗三从佛教义理自身开展的角度认为佛教未曾中国化,并借助天台判教阐明由印度佛教而至中国佛教,是佛教内部义理发展的必然,其最终结果是作用的保存万法,达到德福一致的圆善
新闻评论强烈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新闻信息性、新闻时效性。由于它的对象多是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社会和当地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以及最近报道的新闻,因而其新闻信息性是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