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机场新建机坪场道工程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7年以来,太原机场迅速发展,对机坪有着更多的需求量。因此,太原机场决定增建机坪。机坪场道工程属于民航建设项目,具有其特殊性,对项目工期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对于机坪结构层施工而言,基层和面层的施工流程及工艺均已较为成熟,工期可压缩性不强,但垫层的地基处理技术相对前两者而言,工期的可压缩性较强,且施工方案的选择对工期长短影响较大。因此,为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本文着重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际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较2015年项目立项时抬升2.1m~2.4m,这使得原设计使用砂砾石换填处理后地基的部分力学参数无法满足民航建设要求。这种地基如果作为基础下持力层,则道面结构层作为地基附加压力较湿陷起始压力大,会使得建成以后的机坪极易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进而恶化为板块错台,容易造成飞机轮胎割裂等事故,有极大的运行风险。因此,选择新建机坪的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该在做好防水处理措施的前提下,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针对上述的地基问题,本文所做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场地内地基进行室外实地勘探和室内土工试验,包括钻孔、探井、标准贯入试验、自重湿陷系数试验、湿陷起始压力试验、直剪试验、渗透试验等,以此对地基的湿陷性、均匀性、稳定性和天然地基承载力等方面做地质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本项目天然地基为软土地基,地基承载力不足以建设机坪,土体具有轻微湿陷性,且深受地下水上升影响。针对此问题,本工程分别采取场内外设置排水设施、结构层添加防水层等防水措施;同时为了提高结构层强度,采用高强度干性混凝土及薄弱处加筋的设计方案。(2)筛选出国内外针对软弱地基几种成熟的处理方法,分别为强夯法、冲击碾压法、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灰土挤密桩、高压旋喷桩、碎石挤密桩、CFG桩、换填垫层法等9种方法,并根据其施工特点及机场不停航施工要求工期短和机械限高等比选指标选取了换填垫层法和冲击碾压法相结合的方法。(3)根据施工现场观测到的地下实际水位和地质情况,分别设置了1.0m、1.2m、1.5m等3种不同换填厚度的试验区,然后采用静载荷试验、灌水法、平板载荷试验等方法来检测不同换填深度下的地基承载力、固体体积率、基层顶面反应模量,并与民航建设规范的规定参数做对比,最终确定最佳换填厚度为1.2m。利用冲击沉降观测及工后自然沉降观测确定最佳冲碾遍数为20遍,并对换填材料做颗粒分析以验证其级配适用性。(4)对拟定的三种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选取工期最优施工组织方案。并在工程竣工投入运营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实地观测、平整度试验、表面纹理深度试验、抗折试验、劈裂试验、钻芯取样等方法从表面观感、道面强度、隔水性三个方面对本次地基处理及整个工程质量进行评价,验证方案的适用性与合理性。本工程施工场地紧邻运行中机坪,为保证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行,整个施工过程全部采用不停航施工的方式,对施工方案中人员、设备、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在国内机场建设中也不常见。所采用的换填垫层法与冲击碾压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工期短、施工工艺简单,而且两种处理方法综合治理的处治方案在机场施工领域并不多见,为北方机场在类似软弱地基上进行快速施工时的地基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工程案例,并为研究机坪、跑道、滑行道等特殊承压道面的受力特点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的城市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城市动脉的交通运输业也在迅速的崛起。桥梁工程作为交通行业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人们对于桥梁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它的运输能力,各种造型奇特、结构复杂的桥梁也作为地标性建筑诠释着每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意义。但传统的二维和三维设计已经难以支撑现阶段的工程设计,无法进行组织管理与信息共享。近年来,BIM技术和GIS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更多学者探索二者结合的作用
赤泥是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工业废弃物,我们国家作为制铝大国,产生了巨量的赤泥,由于赤泥利用率低,赤泥余量已经越来越大,赤泥的堆存以及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大规模消耗赤泥,将其变废为宝迫在眉睫。本文在传统二灰稳定赤泥的研究基础上,引入煤系偏高岭土(CMK)和水泥作为改性剂,对二灰稳定赤泥进行改性,以期可以更好的大规模消耗赤泥。通过不同掺量的煤系偏高岭土和水泥,研究改性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渗性
焊接是低地板客车实现“变轴为桥”的关键工序,在太重集团出口美国产品——低地板客车焊接轴桥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接头类型的焊缝。焊缝的疲劳强度决定了轴桥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安全性与可靠性,一旦焊缝出现疲劳破坏,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运行。焊接过程的热行为复杂,且焊趾处容易有咬边、细微缺陷和应力集中等问题。低地板客车轴桥作为轨道车辆运行中重要的承载和传力部件,对它使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或者是模拟
鉴于冻结法应用于地铁联络通道相关工程经验,冻结法在施工后会引起周围土体力学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原有土体中地下水发生凝固,引发土体体积变大,出现冻胀现象,造成地铁联络通道产生附加应力、地表建筑物发生不均匀隆起,严重时会导致地表建筑物变形或者倒塌。因此,研究冻结法施工对地铁联络通道周围土体的冻结机理,以其影响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联络洞施工在整个地铁建设中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本文针对联络通道施工过程数值模
中国是一个可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在全国总用水量中,灌区用水量占很高的比例,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对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意义,而灌区用水量的精准测量是提高灌区用水效率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含沙量的水流条件下,含沙量的不同对摆杆式测流装置精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对摆杆式测流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得到该测流装置的通用测流公式,并利用所选摆杆为不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扎实推进,我国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张,急速增长的运输压力对铁路发展提出了高速、重载的时代需求。同时,作为铁路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有砟轨道在普速铁路及高速城际铁路上广泛应用。然而,道砟本身的散体特性决定了在高速高密度的列车循环荷载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颗粒磨耗、尖角折断等劣化现象,长期的变形积累也极易导致道床抗剪强度降低甚至侧向失稳。土工格栅因其具有独特网孔结构和较高的抗拉强度而被广泛应
燃料电池汽车被誉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新能源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低噪音、零排放等特点,得到了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以某款中型燃料电池载货车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提高整车的经济性和核心零部件的寿命两个方面入手,良好的整车驱动能量管理策略和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整车经济性,而实时小波变换控制策略则可以优化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减少其剧烈波动,提高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比
调车场在铁路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主要作用是解体进站列车以及对在站车辆进行编组,形成列车出站。目前我国铁路调车场按照编组计划对车辆进行编组,当列车不均衡、密集到达、车辆目的地车站远多于车站股道数量时,很容易导致车辆滞留在车站,从而影响整个铁路系统的运输效率。因此,研究铁路调车场多线股道车辆调度优化方法对于提升铁路货运运能,提高铁路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铁路调车场车辆优化调度问题。针对车站车
随着我国公路里程增加,公路建设、养护的工作越来越繁重,用人成本也越来越高,道路标线的划线施工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同样面临越来越大的施工压力,而目前我国道路建设、养护机械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施工质量往往取决于工人的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热熔划线机在进行新标线划线施工时的自动化进行设计与研究,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保证划线的精度。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
TiAl合金因其具备着低密度、高比刚度以及高比强度的特性,并且在高温情况下的机械性能表现十分优异,因此可被用于替代在航空领域中部分钛基和镍基类高温合金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在室温条件下弹塑性能较差以及在热处理过程中可加工窗口窄,加工条件较为苛刻,使得长期以来尽管TiAl合金本身极具应用前景,但其工程化规模应用一直受到极大的限制。在这种背景之下,基于电磁-热场耦合技术,着手探索一种新型的温辊热轧工艺,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