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冰区船舶冰阻力的预报方法及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减少约50%,大面积层冰和冰山发生融化,由小尺寸浮、碎冰和敞水区域所构成的碎冰区、冰缘区逐渐增多。相比于层冰、冰脊、冰山这些极端的冰况,极地船舶,特别是极地运输船舶,更多的是在冰缘区域或航道内碎冰区中航行。碎冰冰况一般不会对船体的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但是会明显提高船舶阻力,严重影响船舶航行性能,降低极地航道的经济性。进行碎冰阻力的准确预报、认识碎冰阻力的形成机理并明确碎冰阻力的影响规律,对确保船舶在极地环境下的安全和经济航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对船舶碎冰阻力预报的相关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对碎冰阻力形成机理和影响规律的认知存在不足。船舶与碎冰相互作用过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碎冰分布和冰区环境的随机性与差异性,都给船舶碎冰阻力研究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船舶在碎冰区中的冰阻力预报及其影响规律的研究。在模型试验方面,采用常温人工冰块进行了船舶碎冰阻力预报的试验研究,探究了碎冰阻力的形成机理和影响规律,并为数值模拟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撑。在数值模拟方面,在非光滑离散单元法的基本框架下,分别针对船舶-碎冰碰撞、冰-水耦合载荷以及碎冰的失效破坏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船舶碎冰阻力的预报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聚丙烯材料制备的人工冰块,在常温船模拖曳水池中,开展了船舶碎冰阻力预报的模型试验研究。根据冰区航行规范以及现场实测统计数据,针对低-中密集度的碎冰区,设计了试验中的航速、密集度、碎冰形状以及尺寸分布,定量化地描述了碎冰区的随机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船舶在多船速、多冰况下船舶的碎冰阻力试验预报研究。采用分段方法处理冰阻力数据的均值以及不确定度,并对当前试验的可行性、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船舶与碎冰相互作用过程中观察到“顶冰前行”、“逆向翻转”等物理现象进行了详尽分析。(2)基于非光滑离散单元法(Non-smooth Discrete Element Method,NDEM),开展了船舶碎冰阻力的数值预报研究。采用非光滑离散单元法建立了船舶与碎冰之间的碰撞力计算模型,引入了简化的流体力计算模型,构造了船舶碎冰阻力的数值预报框架。提出了考虑碎冰形状和尺寸分布特点的碎冰区随机生成算法,实现了真实碎冰区的数值重构。数值模拟得到的冰阻力数值和变化规律与模型试验的结果以及经验公式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碎冰形态、厚度以及航道宽度等冰区特性对碎冰阻力影响规律的研究。(3)在船舶碎冰阻力数值预报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冰-水耦合载荷。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 method,MPS)和NDEM,建立了MPS-NDEM耦合计算模型,开展了冰-水耦合载荷特性研究。针对压力振荡、精度不够、固体边界难处理以及自由液面难以捕捉等问题,对原始MPS方法进行修正,提高了流体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实现了改进的MPS方法与NDEM的耦合计算,并将程序进行并行化以提高计算效率。通过溃坝、波浪、浮冰在波浪中运动以及溃坝冲击物块等问题的模拟,验证了耦合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船舶以高航速在低密集度碎冰区中的运动模拟,得到了水动力载荷模型对碎冰阻力数值预报的影响规律。(4)在船舶碎冰阻力数值预报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碎冰的失效破坏行为,开展了船舶在大尺寸碎冰、高密集度碎冰区中航行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理论解析模型与NDEM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碎冰挤压破坏、弯曲破坏以及劈裂破坏的模拟。通过对单块浮冰与柱体结构碰撞问题和锥体结构在层冰中运动问题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尺寸碎冰、高密集度碎冰区,进行了船舶碎冰阻力预报,深入探究了航速和航向角对碎冰阻力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碎冰阻力的特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尤其以空气污染为代表的环境污染不仅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还阻碍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学者和决策者对环境政策有效性的广泛关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举措进行污染防控,然而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始终不甚理想,重要原因在于激励官员的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治理的合理设计之间存在严重冲突,造成地方政府官员环境责任不明晰,监管不到位。为此,党中央不断推
学位
在反蛋白石骨架中引入可以移动的微球,由蛋白石和反蛋白石“复合”形成的双反蛋白石光子晶体(DIOPC)受空穴内微球随机分布散射效应的影响,限制了DIOPC的结构生色性。在外部条件刺激下,实现DIOPC空穴内微球由无序分布向有序排列的转变将有可能赋予DIOPC响应生色性能。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筑了DIOPC和双层双反蛋白石光子晶体(BDIOPC)膜材料,通过乙醇和水渗入并充满DIOPC缝隙,使微球均匀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储量大、能量密度高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替代能源。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对于我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在开采过程中因复杂相变所引起的水合物孔隙赋存与含水合物沉积物润湿性变化规律不明,对储层内气-水运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把握不清,导致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仍面临效率低、持续性差等工程瓶颈问题。
学位
颜色作为一种可视化光学信号在比色检测、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利用颜色实现可视化检测,方便、快捷且低能耗。响应性一维光子晶体(1DPCs)具有结构设计可控、颜色易调节等优点,但目前1DPCs在此方面研究多集中在定性鉴别,而定量检测报道较少,这主要源于1DPCs的检测灵敏度、循环稳定性等有待提升,而且其明显的颜色角度依存也是检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设计构筑具有结构孔隙的纳米聚合物基复
学位
大跨斜拉桥的主梁、索塔和拉索等,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受到强风、温度和车辆荷载等作用容易发生结构损伤和性能退化。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大跨桥梁上的成功实施得到了海量的各类监测数据,通过监测数据对主梁、索塔和拉索等关键构件进行性能预警,对保证大跨桥梁在运营期间的服役安全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大跨斜拉桥,针对该桥梁性能预警中的四个研究不足:监测数据存在各类异常数据;监测数据缺少系统的自身时变规律和
学位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由于LNG易燃易爆,LNG储罐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其地震安全性是学者们关心的重要问题。大型LNG储罐属于城市生命线工程,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国大型LNG储罐尚未形成专门的抗震规范,有些设计采用或借鉴欧洲和美国的规范。本文立足于国内外储
学位
鉴于日益匮乏的河砂和淡水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海工和近海工程中,若直接采用存量丰富的海水和海砂用于混凝土的配制不仅可以解决上述资源匮乏的问题,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并有效缩短项目工期,同时考虑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将FRP与海水海砂混凝土(SSC)相结合便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钢材的锈蚀问题,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目前已有关于FRP约束SSC
学位
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捕获风能的关键部件-风机叶片对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起到关键作用,一旦叶片发生损伤,不仅影响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降低发电效率,甚至可能造成整个机组发生倒塌,所以在服役期间内对风机叶片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变得尤为重要。随着机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风轮直径的增加导致叶片与轮毂之间的耦合关系逐渐变弱,因此大型风力机风轮属于典型的弱耦合周期对称结构。风机叶片损伤会破坏风轮结构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需要解决的科学及工程问题由单物理场发展到多物理场耦合问题。为了对复杂几何模型进行多物理场问题的求解,需要开发灵活、精确、高效的数值仿真算法。现有的数值算法有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无网格法等。在无网格法中,自由单元法是一种新提出的强形式算法,其采用了局部配点单元进行变量插值,因此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稳定性。但是由于自由单元法精度较低,对复杂模型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限制了其广泛应
学位
声动力疗法是在光动力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超声和声敏剂协同作用为基础的新型癌症治疗方法。因其具有组织穿透性强、特异性好、副作用小等诸多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目前最有前途的非侵入性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但迄今为止,声动力疗法距离临床应用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学位论文以推动声动力治疗发展及临床实用为目标,以声动力治疗装置和声敏剂相结合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为了对超声装置进行统一的“标准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