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目前,对于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辅助化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临床治疗发现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MDR)往往导致化疗无效,由于多药耐药对胃癌化疗的影响,其总的生存率仅达15%~20%。因此,寻找针对逆转胃癌MDR的有效药物,对增加胃癌的化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AR)是从草本植物小白菊中纯化出的倍半萜烯内酯化合物,常用于偏头痛、炎症的治疗。大量研究证实,小白菊内酯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其机制与影响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影响其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目前国内外对PAR在胃癌MDR的研究方面还远不深入,为了探讨PAR在逆转胃癌MDR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建立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PAR对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ADR体内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检测不同用药组中,NF-κB、P-gp及COX-2的表达变化,探讨PAR逆转胃癌的多药耐药,增加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建立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SGC7901/ADR,用无血清的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右侧腋下,每只0.2ml,细胞数2.5×106/ml,待肿瘤生长至0.5mm3时,将裸鼠随机分组,每组5只。即生理盐水组(NS,0.1ml)、阿霉素组(ADR:1.25mg/kg)、小白菊内酯组(PAR:10mg/kg)和联合用药组(PAR10mg/kg+ADR1.25mg/kg),腹腔注射给药,每天一次,连续用药20天。隔天称量裸鼠体重,测量肿瘤长、短径,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抑制率。
2、肿瘤组织形态学观察
取部分移植瘤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形态。
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P-gp和COX-2的表达
分别取4组肿瘤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um切片,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F-κB、P-gp和COX-2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结果,显微镜下(×400)摄片。
4、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P-gp和COX-2蛋白的表达
分别提取对照组、阿霉素组、小白菊内酯组和联合用药组肿瘤组织的蛋白,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P-gp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
5、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利用SPSS17.0分析软件,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为有显著差异。
结果:
1、联合用药组裸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瘤率为:76.69±2.46%。小白菊内酯组和阿霉素组的肿瘤体积小于生理盐水组,抑瘤率分别为:42.70±4.28%,33.25±9.5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光镜下肿瘤细胞核大、深染,可见小灶性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可见存留的肿瘤细胞,生理盐水组肿瘤坏死较彻底。
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P-gp和COX-2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生理盐水组和阿霉素组表达强阳性,小白菊内酯组表达中等阳性,联合用药组表达弱阳性。
4、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发现联合用药组中NF-κB,P-gp和COX-2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小白菊内酯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P-gp和COX-2的表达,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结论:
在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中,小白菊内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P-gp和COX-2的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逆转胃癌的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