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o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交通运输方式,高速铁路自上世纪60年代起逐渐发展壮大,为日、德、法等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速铁路事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与理论储备,十几年来得到了大规模高速发展,目前中国高铁里程已跃居世界首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速铁路具有“时空压缩”效应,通过改善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加强加快了地区间的人流、物流、资金、信息等流通,进而促使沿线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日渐活跃并形成了走廊产业经济带,使得中国经济版图加速融合,对中国区域空间格局、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现有高铁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领域的项目费用效益分析,难以对高铁引发的集聚、溢出等外部经济现象进行评估;如何深入考量高铁为区域经济带来的间接和更广泛的影响,在理论及实践环节都缺乏深度的研究和探索。“四纵四横”的高铁主骨架形成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区域间空间结构嬗变、不同等级城市如何乘势而上等多个领域的问题也亟待研究破解。
  本文在运输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综合运用了STATA、GIS、Ucinet、POWERMAP等前沿技术手段,创新性地融合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格兰杰因果关系、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核心-边缘与中心-外围理论、合成控制法、经济增长收敛等研究理论与实证方法,构建了更广泛层面的高铁区域经济影响效应评价体系,重点以粤桂湘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示范区为例,在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联系、城市与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严密的实证研究与检验分析,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勾勒出高速铁路运营对中国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效应,具体形成以下结论:
  首先,从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看,整体上高铁开通运营对全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果,其中对区域发展质量较好的东部地区的影响要大于相对发展质量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生产函数法的对比分析显示,铁路建设投资是各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增长还更多依赖于各类投资拉动。西部地区铁路客运带来的人流增加是其经济增长实现的重要载体,但因西部地区高铁运营时间尚短,其经济影响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具体效果还会逐渐释放,后续情况值得进一步观察。由于高速铁路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派生需求,这决定了高铁运营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经济活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专业化分工协作等方面的发展程度。
  其次,高铁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具有特殊的作用。高铁网络时代下,区域内廊道效应显著,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出集聚型空间状态,同时扩散型结构演化特征正在显现。东中西区域现有的城市中心地位得到强化,并陆续涌现出新的城市极化中心,极大地提升了影响力,使得核心与边缘的城市边界趋于模糊。城市群和都市圈在高铁的支撑下,实现了快速便捷互动联系,有助于改变现有城市群的竞合模式,形成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全面建成后,东中西区域一体化进程将会加速推进,区域格局会朝着网络化、均衡化和多中心为特征的高水平均衡空间状态演进。
  最后,高铁对城市的影响在现阶段主要体现为集聚大于扩散、极化强于辐射的演化特征,但这种格局并非保持不变。本文研究发现扩散的力量正在加强,而且阶段性扩张和阶段性停滞状态会交互发生;核心和边缘城市相互连接已经形成了互动发展、共同增强的趋势。高铁通过触发核心城市进而带动边缘城市发展,在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两股力量下,中心和边缘城市依托于产业前后关联推动要素在通道内聚合,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边缘城市要直面挑战,找准自身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特色,与其他城市错位发展、合理分工,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度,加速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引入,有序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从而实现产业价值和空间价值链的耦合。
  本文在研究视角、模型方法以及实证检验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高铁经济学研究范畴;有关的实证研究成果充分证实了所构建的高铁区域经济影响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从更广泛角度开展高铁区域经济影响评估提供新思路,同时为政府、城市、企业如何应对高铁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提供借鉴,为中国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治安紊乱、绿化率低、以及宣传不到位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了城市视觉计算研究,该研究旨在利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城市相关的可视媒体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用于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推动城市的繁荣与进步。首先,为了做好城市宣传,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图像美学质量评估研究。该研究旨在将图像的语义信息加入到图像美
学位
图像分割是把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特殊涵义的子区域并提取感兴趣区域的过程,能够简化图像的表示,使之更容易解释、分析和理解,已广泛应用在工业、科技、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如边缘检测,目标定位,图像分析与识别等。通过给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划分类别,能够得到反映不同属性的超像素,在局部特征的提取及结构信息表示方面远远优于单像素点,可有效捕捉图像的冗余信息,降低后续图像处理任务的复杂度。医学图像与自然图像不同,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便携式移动设备的普及,用户可以便利的上传和下载各种数据,这也造成了互联网多媒体数据,特别是图像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在大规模图像数据中,如何快速并且准确的对图像内容进行检索,进而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经典的基于图像内容检索的算法在面对大规模数据集时,因“维度灾难”的影响,导致图像等多媒体数据存在所需存储空间大、检索速度慢等问题。而哈希学习利用机器学习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住宅供应总量大幅提升,住宅品质明显改善。但总体而言,我国城市住宅仍然在走以增加面积为主导方式的品质提升道路,这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即稀缺的土地资源和日益增加的城镇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不相符合。一味增加住宅面积不仅不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而且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房产总价的增加,势必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因此,解决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的主要策略应该是在适度控制住房面
学位
药物包材有害迁移物具有浓度低、风险高的特征,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且降低药品安全质量指数。随着国家药物监管制度的日益完善,药物包材相容性检测已成为涉及药品包材研发成本和药物上市标准的重要组成。然而,目前大多数迁移物检测方法单一,且效率低,故对药物包材相容性同时检测方法进行开发、优化,并应用新方法对药物进行相容性研究势在必行。  本研究课题源于上海某医药公司委托上海计量测试研究院的包材相容性项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同时也使其在全球的储量快速下降,如果不能找到替代能源,终将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的危机。太阳能,风能和水电能等新能源受限于环境的影响具有不连续和不稳定性。使用间歇性的风能或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解将水解离成氢和氧,使用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目前析氢反应(HER)需要Pt基催化剂,因其资源稀缺,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绿色"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以CO和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为原料,经环加成反应得到环状碳酸酯,再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联产DMC及乙二醇(或1,2-丙二醇).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该路线的关键,该文对这两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该文首次报道了向金属酞菁中加入适量的有机碱可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使 反应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并高选择性地得到碳酸丙烯酸酯.该文首次报道对
该文研究合成了DCF、AM、BMC、BMB和MAM五大系列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使用大庆及胜利原油生产的调合柴油对合成的改进剂进行了加剂实验,测定了不同添加浓度下柴油的冷滹点及凝点.该文研究探讨了改进剂能够改善柴油低温性能的原因;探讨了柴油的组成对改进剂感受性能的影响,为开发研制更有效的低温流性改进剂打下了基础.
学位
该论文分别用纳米TiO、经钛酸酯偶联剂NDZ-101表面处理的纳米TiO、亚微米级TiO对不饱和聚酯(UP)树脂进行了填充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填料用量、填料粒 径对UP树脂的力学性能、耐酸碱性的影响,并用DSC探讨了纳米粒子对UP树脂的改性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当纳米TiO用量为4﹪时,材料的增韧增强效果最好.此时与UP相比,UP/TiO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弹性
学位
采用加成-酯交换两步法合成了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C+醇酯(C+1076)、C+醇酯(C+1076)、C酯醇(1076).用HPLC法对产品进行了检测.有MS、I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在加成反应阶段,不加络合剂,采用丙烯酸甲酯一次加入的方法,反应时间短,副产物的生成少,产率在97%以上.在酯交换反应阶段,考查了原料的纯度、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脱色剂,以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