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化对Mg-Zn-Si合金变质效果、高温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质高强镁合金广泛应用于急需减重减振的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合金化变质其粗大相以形成原位自生镁基复合材料是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以过共晶的Mg-6Zn-4Si合金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自生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为目标,用OM、EDS、XRD、SEM、Image-Pro Plus6.0分析软件、电化学工作站、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及电子高温蠕变持久试验机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手段,研究Y、Sr、Sb单元及复合合金化对Mg-6Zn-4Si的初生和共晶相的影响规律,对自生复合材料的高低温拉伸力学性能以及耐磨、耐蚀、蠕变性能的影响机制,探讨合金化对Mg2Si相的变质机制。适量Y和Sr单元合金化能较大幅度的变质Mg-6Zn-4Si的初生和共晶Mg2Si相,粗大的初生Mg2Si树枝晶变质转变为细小的多边或四边形状,共晶汉字状Mg2Si变为短小的棒状。Y、Sr可吸附在Mg2Si相生长前沿,改变Mg-6Zn-4Si合金凝固的条件,显著“毒化”增强相的生长过程,抑制其各向异性长大。Sr+Sb和Y+Sr+Sb复合合金化较单元合金化具有更好的变质效果,初生Mg2Si的尺寸细化至15μm左右,变质元素对Mg2Si相起到协同变质的作用,而Y+Sb较单元合金化弱化对Mg2Si的变质效果,可能是由于Y和Sb优先生成Sb3Y5相。Y和Sr添加能大幅度改善自生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耐磨性能及耐蚀性能。添加0.5%Y,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最佳,分别为158MPa和4.8%,较基体合金提高50.5%和67.8%,摩擦系数最小,磨损率最低,腐蚀失重速率比基体合金减小63.6%,腐蚀电流密度下降约1个数量级;添加0.5%Sr时,复合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分别为161MPa和4.5%,较基体合金分别提高53.3%和55.2%,腐蚀失重速率降低47.7%,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约3个数量级,高载荷下磨损率最小。Sr+Sb、Y+Sb和Y+Sr+Sb复合变质处理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添加0.5Y+0.5Sr+0.5Sb时材料的抗拉强度比基体合金高83.8%,达193MPa。Y、Sb形成的弥散硬质相Sb3Y5以及细小Mg2Si增强相能阻碍位错滑移,提高材料拉伸性能。添加0.5Sr+1.0Sb时材料的耐蚀性比基体合金高45.6%。单元和复合变质处理Mg-6Zn-4Si合金皆能提高其高温拉伸、耐磨和蠕变性能,添加0.5%Y或0.5%Sr,高温抗拉强度分别较基体合金提高46.2%和64.5%,添加0.5Y+0.5Sr+0.5Sb时材料的高温抗拉强度比基体合金高95.7%,达182MPa。0.5Y、0.5Sr单元变质材料的高温磨损率最低,为5.3×10-6g/m。0.5Y+0.5Sr+0.5Sb三元合金化变质复合材料的高温稳态蠕变速率远远低于基体合金及商用AZ91D镁合金,是AZ91D镁合金的4.23%。细小弥散的Mg2Si增强相大大改善晶界处的应力分布,减少微裂纹的产生,阻碍晶界的滑移,从而提高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概述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分类,总结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与要求。
<正>德国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喜欢以全球化和现代生活为主题,以大尺寸、全景式大场面来呈现高科技、规模化、快节奏的后现代文明世界景观,被称为摄影
过共晶铝硅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蚀性,低的热膨胀系数和高的比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尤其是活塞行业。为了改善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组织,已有很多方法被成功应用,
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结合国内外有关理论,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497名大四毕业生为被试,采用Robert R. McCrae, Paul T. Costa Jr.编制的60题大五人格问卷、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企业和社会关系的关注,国际国内有关企业社会行为的讨论和实践如火如荼,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深入到各行各业当中,企业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现代加工业要求冲压技术与加工设备向柔性化发展,但传统的冲压装备缺乏灵活性,无法很好的适应各种加工。而在伺服冲床控制系统中采用交流伺服控制这一技术,能更好地满足冲床
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是利用工具电极材料和被强化工件材料之间的高能局部脉冲放电,使工具电极材料快速熔融到基体表面,通过工具电极材料和被强化工件材料在局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
在难加工材料的高效磨削加工中,由于被加工材料导热性能差,使其在磨削加工中更易出现弧区的热量聚集,以致引起磨削烧伤、材料去除率低与砂轮磨损快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磨削中采用何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单个包裹体探测的各种技术,包括显微荧光、显微拉曼、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质子诱导x射线荧光(Particle Induced X-ray E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