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人类非宫颈上皮鳞状细胞癌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显示,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感染密切相关,随着HPV被确定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科学家对这一病毒在其他部位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存在与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已报道涉及HPV感染的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肺癌、头颈部肿瘤、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结肠癌以及皮肤癌等,但由于已发表的各项研究在地区差异、样本量、检测手段、检测的病毒类型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类型肿瘤HPV的检出率往往相差甚远。课题开展前,我们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HPV、鳞状上皮细胞癌”等为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11年6月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134条。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49篇。结果发现HPV感染与头颈部、皮肤、肺部鳞癌密切相关,与上消化道鳞癌的形成有一定相关性,与下消化道鳞癌的形成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HPV感染与非宫颈部位鳞癌的形成相关,但由于地区差异及各部位鳞癌发生与相关HPV感染的亚型并非一致,仍需不同地区进一步大样本检测结果。由此,我们对青岛地区的511例非宫颈上皮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了HPV基因检测,观察了不同HPV基因亚型在各部位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的分布情况;探讨了HPV不同亚型与非宫颈部位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病的相关性;同时对HPV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与分析。进一步探讨了HPV对不同部位鳞状上皮细胞癌的致癌作用,旨在为非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青岛市常住人口非宫颈上皮鳞状细胞癌(包括舌癌27例、外阴癌79例、肺癌196例、食管癌185例和直肠癌24例)病理切片511例,应用PCR及原位杂交技术进行HPV基因检测,观察并分析HPV基因5个低危亚型及18个高危亚型在各部位上皮鳞状细胞癌的分和情况,及196例肺鳞状上皮细胞癌HPV感染亚型与Broders’鳞癌分级的关系;由于目前许多研究认为鳞癌抗原(SCCA)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鳞癌患者预后、对手术和放化疗敏感性负相关,因而本研究同时检测了196例肺鳞状上皮细胞癌HPV感染亚型与SCCA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了解HPV感染亚型分布对肺鳞癌诊治的重要价值。研究结果1.511例非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膜条扫描分析示,HPV感染总阳性率(51.66%),较511正常组织组(10.76%)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全部鳞癌组织中共检测到HPV6,16,18,53和58五种亚型,HPV亚型阳性集中分布于低危型HPV6(138/264,52.27%)和高危型HPV16(137/264,51.89%)两个亚型,高危型HPV18(7/264,2.65%)、HPV53(2/264,0.76%)和HPV58(2/264,0.76%)三个亚型阳性只存在于少数肺、食管、外阴组织中。其中HPV6阳性率在食管鳞癌中最高(63.56%),较其他类型鳞癌组织阳性率具显著性差异(P<0.01)。在511例标本中,各部位鳞状上皮细胞癌的HPV感染的阳性率不同,其HPV亚型分布也不一致。正常组织中HPV亚型分布与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311)。2. HPV感染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的相关性。Ⅳ级鳞癌的HPV感染阳性率(15.79%)明显低于Ⅰ级(58.10%)和Ⅱ级(51.81%)鳞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Ⅰ级与Ⅱ级鳞癌比较HPV感染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Ⅲ级鳞癌HPV感染阳性率(30.30%)介于Ⅳ级与Ⅰ、Ⅱ级之间;由此推断虽然HPV可能至细胞恶性变,但可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分裂有影响或者是因为感染的亚型不同造成上述结果。3.HPV各亚型在鳞癌不同分级(Broders’Ⅰ-Ⅳ级)中分布情况。在HPV16感染阳性者中鳞癌Ⅰ级有33例(24.09%),Ⅱ级54例(39.42%),Ⅲ级39例(28.47%),Ⅳ级11例(8.03%)。但在HPV6阳性者中鳞癌Ⅰ级有94例(68.12%),Ⅱ级31例(22.46%),Ⅲ级13例(9.42%),Ⅳ级()例。HPV18阳性者只有Ⅰ级1例(16.67%),Ⅱ级4例(66.67%)和Ⅲ级1例(16.67%)。HPV53阳性只有Ⅰ级与Ⅱ级各1例,HPV58阳性只有Ⅱ级2例。由此可见,低分化鳞癌在各型HPV感染阳性中比例均最低,HPV6阳性在高分化鳞癌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分化类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HPV感染与肺鳞癌的相关性。4.1196例肺鳞状上皮细胞癌标本中,发现114例存在不同亚型的HPV感染,主要为HPV6(24.49%)、HPV16(31.12%)、HPV18(2.04%)及HPV58(0.51%)四型。各级别肺鳞状上皮细胞癌HPV感染阳性率均高于50%,但各级总阳性率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HPV6阳性主要存在于低度恶性鳞癌中(Ⅰ级60.87%;Ⅱ级5.13%,Ⅲ级0%,Ⅳ级0%),HPV16阳性主要发生在中高度恶性鳞癌中(Ⅰ级7.25%;Ⅱ级42.73%,Ⅲ级57.14%,Ⅳ级66.67%)。这两个指标可否作为判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指标?4.2196例肺癌患者SCCA全部染色阳性。HPV感染阳性率在不同强度SCCA染色中分布不同,HPV阳性中SCCA“+”最高(80.70%,92/114),明显高于SCCA“++”(16.67%,19/114)与SCCA“+++”(2.63%%,3/11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CCA染色强度与鳞癌分级密切相关(P<0.01),但与HPV感染亚型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4.3在HPV感染阳性肺鳞癌病例中,survivin阴性表达占41.23%(47/114),survivin日性占58.77%(67/114),其中survivin’‘+”占95.52%(64/67),survivin“++”占4.48%(3/67),survivin"+++"0例。survivin"+++"的病例全部表现为HPV感染阴性。5.HPV感染与性别、年龄和吸烟的关系。吸烟患者HPV感染阳性率为88.97%,p<0.01;男性为78.03%,p<0.01;低龄为24.29%,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1。提示男性、高龄、吸烟患者更容易感染HPV,或者这个群体感染HPV后更易患鳞癌。因此,吸烟、性别、年龄是鳞状上皮细胞癌HPV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青岛地区人群中,HPV感染与非宫颈部位鳞癌的形成密切相关。2.吸烟、男性和高龄患者更易感染HPV,还是这个群体感染HPV后更易患鳞癌?3.HPV感染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4.HPV感染与肺鳞状细胞癌的形成密切相关。低危亚型HPV6阳性者更易发生低度恶性鳞癌,而高危亚型HPV16阳性者更易发生中高度恶性鳞癌。5.肺鳞癌组织HPV6与HPV16两个亚型感染阳性率与survivin表达负相关,提示HPV6与HPV16感染可能是是肺鳞癌的预后良好因素。HPV感染率与SCCA表达强度负相关,HPV感染可能提高患者对手术和放化疗的敏感性,但应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证实。6.低危型HPV6感染率只存在于低度恶性在非宫颈鳞癌中,是否HPV6具有促进细胞分化的作用,故其在非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进意步探索HPV6阳性高表达与食管SCC发生机制的相关性是下一步应着重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转基因动物技术是指将已知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并稳定整合到基因组中,使其得以表达的技术。转基因动物育种是指通过转基因的手段,从分子水平对动物进
2006年8月,全球第一个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药物ATryn批准上市,这标志着转基因技术在动物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黄金时期.作者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状
本文详细介绍了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一个典型的系统-网上书店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流程。针对传统销售方式中管理不便、效率低的缺点,将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开发
对《数字移动终端外围接口数据交换》系列标准制定的背景、目标、架构、适用范围以及实施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解释了标准中“绿标”和“黄标”的含义及其适用的情况,进一步明
本文主要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林蛙油类保健品中天然维生素E的方法展开讨论。
目的对钢凹值与炸药爆压关系式的适用范围进行修正. 方法采用钢凹法测定不同炸药试样和不同鉴定块材料时的钢凹值 , 并通过计算炸药的理论爆压, 对关系式中的参数进行适当修
近些年,钢拱桥以其自重轻、跨越能力大、造型优美等特点,在大跨径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对结构关键部位的优化设计、采用合理技术措施改善拱桥受力性能一
在当今时代,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多个方面都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也使得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针对吸波涂层氧化腐蚀现象,提出一种基于选择表面的周期结构涂层维修工艺。利用腐蚀法,在以羰基铁粉(CIPs)为吸收剂的吸波涂层表面制备CIPs及其氧化物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21世纪管理学的核心无疑是人力资源管理,而绩效管理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我国当前大部分公交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也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