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黑多刺蚁CREB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是一类典型的社会性昆虫,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多刺蚁属(Polyrhachis)。该种昆虫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社会性特征,是研究昆虫发育及行为调控机制方面的很好试验材料。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CREB为管家基因的产物,具有调节学习记忆、诱导癌细胞凋亡、影响胚胎发育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是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的一种关键成分,这在对海兔、果蝇、家蚕、蜜蜂、小鼠和大鼠等的研究中已经证实。本实验以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为实验材料,利用地高辛标记法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CREB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脑部mRNA的表达特征;并且利用Y迷宫对拟黑多刺蚁工蚁进行学习记忆训练,研究了训练与未训练工蚁脑部CREB mRNA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对拟黑多刺蚁不同发育阶段及脑部、Y迷宫学习记忆训练前后的工蚁脑部CRE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 CREB mRNA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脑部均有广泛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蕈形体冠部的Kenyon细胞、视叶和嗅叶等部位。三个不同品级蚂蚁的脑部,工蚁的嗅球和蕈形体内有较明显的CREB mRNA阳性反应,雄蚁的视叶具有较强的阳性反应。我们推断CREB可能在视觉和嗅觉信息的获取与整合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不同品级蚂蚁的行为相关。2工蚁经Y迷宫训练后,视叶、中央复合体和嗅叶内较未训练工蚁有较多的CREB mRNA阳性表达,蕈形体唇部和领部可见少量阳性神经纤维,其他部位阳性表达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CREB参与了学习记忆的信号转导过程。3拟黑多刺蚁整个发育阶段到成虫的过程中,CREB mRNA都有表达,而且在表达的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拟黑多刺蚁CREB在第一龄期和成虫工蚁内的表达量最高,一龄幼虫期的表达量比卵期有显著的升高,但当发育到二龄幼虫期,表达量又回落到与卵期相当的水平,之后的三龄、四龄幼虫的表达量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到了蛹期又回落到与卵期相当的水平,发育到成虫,在三个品级的成虫体内表达量均较高,有显著的升高趋势。说明CREB可能参与了蚂蚁发育过程中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在三个不同品级整体及脑部之间的比较发现,CREBmRNA在工蚁整体及脑部的表达量最高,在雌蚁和雄蚁之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工蚁体内CREB mRNA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工蚁在社会性群体中的行为相关。4对经过Y迷宫学习记忆行为训练前后的工蚁脑部CREB mRNA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实时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与未进行学习记忆训练的工蚁相比,经学习记忆训练后的工蚁脑部CRE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有所提高。与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CREB mRNA在经过Y迷宫学习记忆行为学训练前后的工蚁脑部的定位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CREB参与了学习记忆信号转导过程。本文首次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相对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CREB在拟黑多刺蚁中mRNA水平的定位和定量表达情况,并且对经Y迷宫学习记忆训练前后的工蚁脑部CREB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也进行了定位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探讨了CREB在拟黑多刺蚁的学习记忆、发育以及社会性行为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CREB在昆虫中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化学品被不断地释放到自然环境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环境中许多化学污染物可以干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正常生理活动。研究表明,双酚A(bisphenol-A,BPA)作为环境雌激素可影响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同时,酚类诱导其他动物细胞凋亡的研究也不乏报道,但有关BPA对两栖类生殖细胞凋亡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
视觉系统在动物通讯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关其适应进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营严格地下洞道生活的啮齿动物,由于适应地下黑暗的生活环境,其视觉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在进化中表现出高度的趋同现象,如视器变小,视觉退化乃至消失等。这些特征为研究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的适应进化提供了十分理想的实验材料,也将对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起积极促进作用。本研究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温度作为体温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动物生存来说,较其他环境因子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通常说来,恒温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在周围环境温度波动下,都能通过自主和行为调节来维持体温。大多数体温调节的生理学知识都是通过哺乳动物如老鼠的研究而知。但是想要全面的了解体温调节的机制,还需研究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这些主要通过行为调节体温的变温动物。变温动物作为研究体温调节机制的一种模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
亚洲蝮属(Gloydius)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毒蛇,其分布范围广泛且生境差异较大,从雪山、高原、丘陵至平原,是一个高度分化、适应多种环境条件的类群。我国虽然蝮蛇资源丰富,但是对于该物种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目前知之甚少。本文分别以线粒体DNA上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NADH脱氢酶亚基4(ND4)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陕西省岐山、洋县、宁陕、汉阴和安徽黄山5个不同地理种群的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as social insects belong to Insectea, Hymenoptera, Formicidae, PolyrhAChis. There are well-defined grades and division of labour in P.vicina, which possess a complex neverous
学位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嘉陵江上游以东的东秦岭山脉走向为正东西向,褶皱紧密,山体硕大,谷地窄小,山地平均高度2,000~3,000米(6,562~9,843英尺)左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12,359英尺),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隆肛蛙(Feiranaquadranus)为秦岭地区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1758)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整个北温带,包括美洲北部一直到印度的北部。由于食性及环境条件的适应,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和自然地理种群,长期隔离和演化,同种菜粉蝶不同种群之间逐渐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秦岭是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古北东洋两界的分界线,对秦岭地区的菜粉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能够为研究我国菜粉蝶的遗传多样性和动物地理演化提供理论依据。随
表面增强荧光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验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现在,表面增强荧光由于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生物传感和化学检测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金属表面增强荧光现象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探究的深入,表面增强荧光技术可望成为表面科学研究、超灵敏生物检测研究的有力工具。在表面增强荧光的研究中,衬底的选择至关重要。与
连香树科及相关科:领春木科和昆栏树科是东亚植物区系成分的特征科,系第三纪孑遗植物,在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研究中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法对连香树科胚胎学进行了研究,包括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形成等内容,同时在补充了领春木科和昆栏树科的一些胚胎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其它科的研究资料,分析比较了连香树科的系统位置及其与邻近类群的亲缘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连香树科的胚胎学特征单性花
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多刺蚁属(Polyrhachis),是一类营群居的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同时也是一类重要的资源昆虫。该种昆虫具有独特的品级分化、行为复杂、分工明确等社会性特征以及高度复杂的神经系统,因此是研究昆虫发育、行为调控机制及神经功能方面的很好材料。Semaphoring 2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