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粉是我国镁行业近年最具代表性的镁深加工产品之一,由于镁粉易与氧化剂反应,因此在生产、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给镁粉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镁粉火灾爆炸机理方面的基础和实验研究甚少,现有的镁粉爆炸特性参数的测试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且爆炸特性数据不完整,很难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对镁粉的爆炸特性参数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根据ISO标准建立的爆炸测试装置,20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Godbert-Greenwald炉等,对不同条件下镁粉的爆炸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在空气条件下对中位径为6μm、47μm、104μm、173μm镁粉的爆炸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包括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爆炸指数、爆炸下限、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最小点火能等;并以中位径47μm的镁粉为代表,在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等不同气氛条件下对该镁粉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与爆炸指数进行了实验测试。最后,在惰化条件下对中位径为6μm、47μm、104μm镁粉的极限氧浓度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镁粉粒径越小,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指数越大,而爆炸下限浓度、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和最小点火能则越低。随着镁粉浓度增加,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指数先增大后减小,而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却一直降低;在一定浓度的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气氛条件下,镁粉的爆炸猛烈度总体上有所减缓,而极限氧浓度则随着粒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通过综合比较三种惰性气体对极限氧浓度的影响,氮气对镁粉爆炸的惰化效果最佳。最后,根据镁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实验观察,提出了由固相燃烧到气相燃烧的镁粉尘层两阶段燃烧模型。在上述实验测试的基础上,用Access和Visual Basic.NET工具建立了镁粉爆炸参数数据库,可根据不同的粒径级别实现不同爆炸特性参数的智能查询。以镁粉的爆炸特性为基础,结合镁粉的生产工艺,对镁粉生产涉及到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了爆炸危险性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