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蛋白与miR375在青海地区胃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baishi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胃癌患者血浆中P53蛋白与mi R375的水平及临床意义,以了解两者是否可以联合作为预测胃癌发生的高特异性因子。方法:采用Elisa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35例胃癌患者(GC组)、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CAG组)及3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者(CSG组)血浆中P53蛋白与mi R375的水平;观察不同疾病组患者P53蛋白与mi R375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血浆P53蛋白水平在CSG组、CAG组、GC组依次增高,分别为18.61±2.78、22.10±1.71、26.01±4.53(ng/ml)提示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P53蛋白水平升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mi R375表达水平GC组较CAG组、CSG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41±0.56、2.76±0.39、2.75±0.21,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在胃癌组中mi R375的表达量在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53蛋白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GC组血浆P53蛋白与mi R375间呈负相关(r=-0.575 P=0.026)。结论:1.与C SG组及C AG组相比,GC组中m i R375表达降低。而P53蛋白在C SG组、C AG组、G C组依次增高,提示病变程度的加重。2.联合检测血浆中p53蛋白与m i R375的水平可能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技术及组织粘合剂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5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临床上常见胰腺囊性肿瘤的可能诱发恶性病变的因素,并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并指导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2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我科(山西省
补益药是中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深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补益药的种类不断增加,服用者日益增多。最近,
目的探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ECOPD患者46例,比较其治疗前后CRP水平及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
目的了解“慕课”(MOOC)在广东本科院校的认知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促进措施。方法随机问卷调查广东省全日制本科生1200人对MOOC的认识程度及使用情况,访谈18名高校教师探讨MO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肢端黑色素瘤作为亚洲人发病率最高的黑色素瘤临床亚型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常见,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肢端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及其预后因素的
目的:通过检测青海地区60例胃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p53蛋白、COX-2的水平,从而探讨p53蛋白、COX-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世居青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non-Hodgkin lymphoma,PINH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可行性,旨在为日后原发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提供
目的:构建新型曲妥珠单抗-纳米金生物探针,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探寻乳腺癌纳米靶向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备不同尺寸(10nm、20 nm和40 nm)
目的:为了探讨胶质瘤患者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与T细胞功能紊乱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我们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