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清卵粘蛋白的纯化、增溶及抗感染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蛋白是生物机体内最古老的防御体系的重要成分之一,在众多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几乎所有粘蛋白目前已知的功能均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对禽蛋中粘蛋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鸡蛋蛋清中的粘蛋白(ovomucin)为研究对象,以ovomucin的结构与功能为核心,在纯化出高纯度和高活性蛋白质的基础上,研究了提高ovomucin溶解性的方法,并对其体外抗菌、抗病毒感染的活性与生化机制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采用分步等电点盐析结合凝胶过滤色谱法从鸡蛋清中分离纯化ovomucin,其过程为:50mmol/L CaCl2溶液制备较高含量的ovomucin,后用50mmol/L MgCl2进一步除去溶菌酶,再经Sephacryl S-300HR凝胶过滤法纯化,进样体积为2mL,洗脱液为含0.05mol/L MgCl2的Tris-HCl (20mmol/L pH8.4),流速为0.5mL/min。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所得蛋白质为ovomucin,不含其它蛋白质肽段信息。HPLC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其纯度为99.13%。采用此方法制备的ovomucin终产率为(57.03±1.22)%,总回收率为(40.87±0.76)%。纯化后的ovomucin对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78±0.09μg/mL.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表明低浓度MgCl2可以显著提高ovomucin对NDV的粘附能力(P<0.05)。氨基酸分析显示获得的ovomucin富含Ala, Thr, Pro和Val,具有典型的粘蛋白特性,同时含有较多硫酸基、唾液酸、糖醛酸和己糖,具有作为抗菌抗病毒研究的潜在结构基础。研究了提高ovomucin溶解性的方法与机制。溶解性测定结果表明,水不溶性ovomucin在1mol/L精氨酸中溶解度为(21.14±1.47)%,是其在蒸馏水(1.96%)中的10倍以上。荧光猝灭实验表明精氨酸在低浓度时通过静电作用与ovomucin形成静态复合物,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a分别为3.282L·mol-1(298K)、2.404L·mol-1(308K)和1.904L·mol-1(313K),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141(298K)、1.130(308K)和1.118(313K)。电导法和芘荧光探针实验结果发现,精氨酸浓度小30mmol/L时主要通过静电作用与ovomucin结合,未引起ovomucin结构的显著变化;精氨酸浓度在30-100mmol/L时,复合体中出现大量疏水微区。ANS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在精氨酸浓度大于100mmol/L以后,ovomuicn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增加,折叠结构及螺旋结构减少,分子间聚集程度减弱,ovomucin的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粘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00mmol/L精氨酸并未导致ovomucin对NDV粘附活性的显著降低(P>0.05),因此可以应用精氨酸实现ovomucin的非变性有效增溶。测定了ovomucin的抗菌活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ovomucin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5mg/mL和0.4mg/mL,相应的抑菌率分别为(61.23±6.5)%和(34.34±4.4)%,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发现,0.05mg/mL的ovomucin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但其仅能延缓沙门氏菌的对数生长期。粘附试验结果表明,ovomucin对三种细菌均具有一定的粘附能力,ovomucin浓度由2.5μg/mL增大到30μg/mL时,其对大肠杆菌的粘附率由19.3%升高到64.4%,对沙门氏菌的粘附率由22.1%升高到68.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粘附率由16.3%升高到68.5%,但相同粘度的ovomucin对不同细菌粘附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pH处理对ovomucin抗菌活性影响显著(P<0.05),在酸性条件下ovomucin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较低,随着pH升高抑菌率增大,在pH7-9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Ovomucin的抗菌活性对温度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即使经100℃处理10min,ovomucin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仍可达60%以上。在建立ovomucin抗病毒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细胞病变程度、细胞存活率、病毒抑制率以及血凝抑制等指标,评价ovomucin对流感病毒H5N1、H1N1以及新城疫病毒LaSota、Ⅴ-4和Ⅳ系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ovomucin对五株不同毒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与病毒混合后能明显降低病毒感染力,0.25mg/mL的ovomucin对H5N1、H1N1以及新城疫病毒Ⅱ、Ⅴ-4和Ⅳ系的血凝抑制率分别为(72.89±6.02)%、(64.29±7.94)%、(71.15±6.41)%、(60.32±9.16)%和(74.26±7.35)%。细胞实验发现ovomucin对H5N1早期吸附进入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0.25mg/mL的ovomucin对H5N1在MDCK细胞上的病毒抑制率为77.85%。不同来源粘蛋白对H5N1的抗病毒活性存在差异,ovomucin的对H5N1的抑制效果高于牛下颌腺粘蛋白,但是略低于猪胃粘蛋白。为进一步探讨ovomucin抗H5N1的生化机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从体外细胞水平的抗病毒作用环节结合直接显微观察探讨ovomucin体外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环节,结果表明ovomucin抗病毒作用是通过抑制病毒感染细胞早期的吸附或进入过程实现的。血凝实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结果证明ovomucin主要通过抑制H5N1表面血凝素(HA)识别细胞的过程达到抑制病毒侵染的目的,同时ovomucin也起到一定的保护细胞作用。ELISA和双偏振极化干涉测量(DPI)结果表明ovomucin可以与HA抗原发生有效结合;DPI实验进一步分析ovomucin与H5N1表面HA的相互作用过程,发现二者以嵌入式的方式发生结合。因此ovomucin抗HsN1感染的机制为:ovomucin与HA通过嵌入式结合,抑制HA对MDCK细胞受体的识别,从而影响H5N1侵染早期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侵入,进而抑制病毒增殖,在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ovomucin和宿主细胞表面发生相互作用来保护细胞免受病毒侵染的过程。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分析技术研究了ovomucin构象转变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5-95℃升温过程中ovomucin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次序依次为:a-螺旋,p-折叠,p-转角,无规卷曲。Ovomucin构象在pH8.4-9.0之间有中间体存在。红外光谱拟合结果表明低浓度Mg2+与ovomucin糖基结合,未造成ovomucin二级结构的显著改变。而高浓度Mg2+会影响ovomucin的肽骨架及其空间构象,使ovomucin的无规则卷曲结构减少,β-转角和p-折叠结构增加。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添加0.1倍质量浓度的Mg2+可以使0.5mg/mL的ovomucin的平均粒度由60.23nm下降到51.39nm,说明Mg2+的加入会使ovomucin的分子结构变得更为紧密。pH诱导ovomucin构象与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p-转角含量由20.7%增加到39%,ovomucin对H5N1血凝的抑制率也相应由53.9%提高到73.1%,Mg2+对ovomucin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Mg2+以后,ovomucin二级结构中的p-转角含量由19.11%增加到22.96%,相应的对病毒的粘附率可以由30%左右提高到68.9%。上述结果说明ovomucin结构有序性和紧密程度越高,其抗病毒活性越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包皮自动切除环、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及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钳治疗小儿包茎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三种辅助器械之优劣。方法选取门诊小儿包茎患者1 800例,分
成员从惠顾、投资、管理三个维度积极参与合作是合作社成功的基本条件,然而,成员参与程度低却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合作
将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综合在一起,研究公司资本成本在维持公司最优资本结构下随融资量上升而增加的机制,建立一个0-1整数规划模型以确定多备选投资项目的公司最优资本预
将线性 Leontief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推广,得到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并利用中国石化的实际数据,构造出以勘探和开发、炼油和化工、销售3个环节为主的石油企业的非线性
推动"双一流"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如此才能行稳致远;服务国家战略是导向,如此才能弯道超车;落实立德树人是根本,如此才是真办大学;一流的人才队伍是基础,如此才能任务落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写作文是小学生的难事。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研究少,公开教学少,教师普遍不知怎么教,一些教学方法也是零敲碎打,没有形成系统
"实验探究"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最基本的内容构成,是化学学科最具特色的学习方式。文章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活动单的设计为例,重点探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实验探究"素
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解释作用越来越重要。探讨了感知风险与其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的关系,提出并验证了网站影响因素—感知风险—网上购买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
政治的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它关注的是"公民对统治权力的认可"。近代以来,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规范性意义的关注及其论证方式,一般性地表现出由正当性证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