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PF在大学生团体测试应用中的预测效度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2004年入学的辽宁师范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相关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考察大学生16种人格因素与学习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思想政治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考察16PF对大学生在校表现的预测效度。研究步骤是:(1)在新生入学后第8周,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测查学生16种人格因素,并根据所给公式计算出二元个性因素和综合个性因素。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2)陆续收集大学生4年的学习成绩、评优记录、违纪受处分记录、入党情况,并分别以此作为考察大学生学习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和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估标准。(3)考察大学生16种人格因素与其学习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思想政治表现之间的关系,最后检验16PF对以上4种能力的预测效度。 研究结果表明:(1)16PF对大学生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对大学生领导能力和思想政治表现的预测效度较低。(2)对大学生学习能力具有预测力的人格因素有Q4紧张性、感情用事与安祥机警,M幻想性、Q2独立性、I敏感性、A乐群性。(3)对大学生领导能力具有预测力的人格因素有H敢为性、Q3自律性、怯懦与果敢。(4)对大学生适应能力具有预测力的人格因素有Q2独立性、怯懦与果敢、F兴奋性、Q4紧张性。(5)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具有预测力的人格因素有G有恒性、B聪慧性、F兴奋性、Q4紧张性、创造个性、Q2独立性。
其他文献
清末是中国法律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在此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国的法律教育逐步的突破传统模式,开始运用西方先进的法学教育思想、方法来培育法律人才。清末的这种新式法律教育为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模式新机制的院校,已经渡过了初期快速的发展阶段,目前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人才。   2000版IS09000标准总结了世界各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