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荣气理论探讨活血荣络方调控“TF-miRNA”反馈环促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if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从荣气理论溯源,结合中医理论与病理生理学机制,探讨荣气气化与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理论相关性。2.采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脑梗死后血管新生“TF-miRNA”反馈环,探讨活血荣络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3.以“TF-miRNA”反馈环为基础,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从体内实验探讨活血荣络方促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1.生物信息学研究:(1)脑梗死“TF-miRNA”反馈环构建:通过GEO数据库,下载脑梗死miRNA(GSE97532)与m RNA(GSE119121)芯片数据;采用R语言“limma”包,获取DEMs与DEGs;通过Target Scans、Starbase数据库预测DEMs下游靶基因;通过TransmiR v2.0数据库预测DEMs上游TFs;取“DEGs”、“下游靶基因”、“上游TFs”三者交集,根据聚焦的特定TF,结合TransmiR v2.0数据库,检索出特定miRNA,构建出“TF-miRNA”反馈环。(2)活血荣络方促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初步筛选出活血荣络方代表中药的有效组分;通过Pub Chem、Chem Spider数据库,获取有效组分化合物结构式;通过Swiss数据库预测活血荣络方有效中药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脑梗死”、“血管新生”的疾病靶点;取中药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即活血荣络方促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靶点;通过String、DAVID及Cytoscape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PPI、GO、KEGG富集分析。2.体内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荣络方组(11.7g/kg)和丁苯酞(60mg/kg)组,每组10只,建立MCAO/R模型,连续ig药物7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HE染色、Nissl染色分别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病理及尼氏小体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D34及VEGF表达;采用RT-q PCR法检测“TF-miRNA”反馈环相关基因KLF4、VEGF m RNA及miR-206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侧脑组织中KLF4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生物信息学研究:(1)采用R语言“limma”包对GSE97532、GSE119121表达矩阵差异分析,DEMs共36个,27个miRNA高表达,9个miRNA低表达,DEGs共271个,169个m RNA高表达,102个m RNA低表达;Target Scans、Starbase数据库预测出36个DEMs下游靶基因13764个,TransmiR数据库预测出36个DEMs上游TFs共309个;取“DEGs”、“下游靶基因”、“上游TFs”三者交集,共获得5个脑梗死相关转录因子差异基因(KLF4、KLF5、HMGN3、EBF1、TLR2);结合TransmiR v2.0对应关系,初步构建出“KLF4-miR-206”、“KLF4-miR-544”、“KLF4-miR-429”、“KLF5-miR-429”、“EBF1-miR-429”5个“TF-miRNA”反馈环。(2)初步筛选出活血荣络方422个有效组分、1028个有效中药靶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169个疾病靶点,共同靶点42个;PPI结果显示IL-6、TNF、AKT1、CASP3相互作用最明显,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活血荣络方主要介导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能量代谢通路、m TOR信号通路等,调控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内皮细胞增殖等生物进程,发挥促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作用。2.体内实验:(1)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1、3、7 d mNSS评分显著升高(P<0.01),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荣络方组、丁苯酞组1 d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改善,3、7 d评分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2)HE、Nissl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病理损伤及尼氏小体数目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荣络方组、丁苯酞组病理损伤及尼氏小体数目增多(P<0.01或P<0.05)。(3)CD34和VEGF免疫荧光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区MVD和皮质区VEGF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荣络方组、丁苯酞组海马区MVD、皮质区VEGF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活血荣络方组与丁苯酞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4)“TF-miRNA”反馈环相关miRNA、m 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KLF4、VEGF m RNA、miR-206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荣络方组、丁苯酞组KLF4、VEGF表达表达升高(P<0.01或P<0.05),miR-206、表达降低(P<0.01)。(5)KLF4/VEGF轴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KLF4、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荣络方组、丁苯酞组KLF4、VEGF蛋白表达均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1.理论探讨:荣气虚滞是脑梗死后血管新生不足的理论基础,荣气气化的“精化气-气生变-变成形”过程能针对性启动或促进脑梗死内源性血管新生。在荣气理论指导下,基于活血荣络法拟方的活血荣络方能促脑梗死后血管新生。从中医理论角度丰富了荣气理论,为进一步开发活血荣络方提供理论依据,为防治脑梗死疾病提供了科学理论及实践依据。2.生物信息学研究:(1)脑梗死疾病发生后,KLF4、KLF5、EBF1等转录因子表达上调,可能形成“KLF4-miR-206”、“KLF4-miR-544”、“KLF4-miR-429”、“KLF5-miR-429”、“EBF1-miR-429”5个“TF-miRNA”反馈环模式,共同调控脑梗死的预后。(2)活血荣络方能影响IL-6、TNF、AKT1、CASP3等蛋白的相互作用,介导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能量代谢通路等,调控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内皮细胞增殖等过程,发挥促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作用。3.体内实验:活血荣络方能上调转录因子KLF4,下调miR-206的表达,打破脑梗死大鼠中存在的“KLF4-miR-206”反馈环,负反馈上调KLF4蛋白表达,激活VEGF信号通路,促脑梗死血管新生,增加尼氏小体数目,改善病理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抗感染、补充核黄素、调节肠道菌群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上采用穴位贴敷辅治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湿热熏蒸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西结合疗法提供新思路。方法:参照纳入标准严格择取研究对象,共计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实施蓝光照射+其余基础治疗,治疗组实施穴位贴敷和蓝光照射+其余基础治疗。观察疗程:4天。密切观察并及时评估、记录两组患儿在
学位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毫火针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指导IBS-D治疗,并加以临床推广。方法:将70例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毫火针疗法)35例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疗法)35例。两组均进行4周针刺治疗。记录并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BS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中医症候积分、周排便频次、周粪便性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I
学位
目的:观察健脾柔肝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患儿60例,给予健脾柔肝息风汤内服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积分评分、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测量评分(YGTSS),采用SPSS2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健脾柔肝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最终完成临床观察58例,根据结果统计:1.健脾柔肝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
学位
目的:观察温肾建中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综合疗效,包括对经行腹痛主症疗效及其相关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将经入排标准筛选的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温肾建中汤)30例,对照组(艾附暖宫丸)30例,两组分别于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服药,连服9天后停药,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中医证候主症及其各项伴随症状的变化,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综合分析。结果:(1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型与脑电图的关系,对比不同中医证型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脑电图的特征,总结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不同证型脑电图的表达特点,总结探求中医证型与脑电图的规律。以期找到脑电图作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参考依据的可能性,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依据。同时寻找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在脑电检查中的特征变量,分析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脑电图的危险因素,寻找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中医证候与脑电图特征变量及危险因素的关
学位
目的:通过温针灸与生物反馈电刺激两种不同方法治疗Ⅰ-Ⅱ度子宫脱垂的疗效对比观察,旨在筛选出一种更优、更有效的治疗Ⅰ-Ⅱ度子宫脱垂的方法。方法:将60例Ⅰ-Ⅱ度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生物组,两组各30例。两组均要求患者完成20分钟盆底肌锻炼。温针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生物组患者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每周接受3次治疗,隔日1次,10次治疗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
学位
泉州张氏中医内科流派历史悠久,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色优势明显。第三代传人张志豪先生提出了“五脏并治,特重脾肾,和调阴阳,护阳为要,以平为期”的思想,奠定了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第四代传人刘德桓主任提出了化瘀浊、益肝肾之法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孙伟芬主任倡导“扶正祛邪”的方法用于肿瘤的治疗,创新发展了各自专业领域的理论思想,丰富充实了流派学术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促进学术流派的
期刊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补阳还五汤、“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对MCAO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比、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并进行网络靶点拓扑学分析,探究针药并用相对于单纯针刺、中药治疗的优势及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进行实验分组。将25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0只、造模组200只。造模组参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进行模型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温胆汤加味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谵妄(痰瘀互阻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DSR-R-98评分、C反应蛋白的影响,评价温胆汤加味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谵妄(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温胆汤加味治疗,两
学位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用药特点,并总结曹建雄教授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临床经验,以求更好的传承中医临床经验,拓展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治疗思路,也为研发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内中医药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文献,将文献中的方药规范整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