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体角度看《百家讲坛》主讲人的个性化语言魅力——以易中天、于丹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家讲坛》现象在2005,2006和2007这三年时间里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其收视屡创佳绩,还推出了所谓的“学术明星”,如易中天和于丹。为什么《百家讲坛》在电视学术讲座类栏目中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本文欲从语体的角度来探讨《百家讲坛》,从而更好地揭示其潜在的成功因素,以该栏目的两位著名主讲人易中天和于丹的语言运用特色为例,从抽象化的语体角度来对《百家讲坛》这个现已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   本文的第一章是研究综述,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为对《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的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概括;本文的选题意义;本文有何创新之处及选用易中天和于丹两位主讲人为例的原因。本文的重点是第二、三、四章。语体是由于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言语体系特点。语体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便是语境,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采用特定的语言手段进行占语交际活动才能形成一定的语体。故第二章主要分析形成易中天和于丹个性化的语言特色的环境,即语境的分析。第三章将从语体的角度出发,对易中天和于丹的个性化的语言特色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来分析:一,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使用;二,语体用词方面的考究;三,叙述方式。语言从广义上讲,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方言(即非语言)两大部分,有声语言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但非语言的使用也能传达着丰富的信息,是人类交际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作用。在语体中,非语言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故第四章从主讲人在非语言方面的表现来进行阐述。非语言将主要从体态语中的情态语占和身势语言来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的是“V+出”类动趋式的整合和语法化问题。在现代汉语中,“V+出”类动趋式使用广泛,表达的形式多样。但这些研究多数是对趋向动词和趋向补语的分类进行静态描写,很少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