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越,配置水平明显要好于全国高校。北京高校场馆运行状态整体还处于效率不高,管理不完善阶段。场地的收入呈现多途径态势,基本执行的是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本文通过对30所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及特征、场馆开发经营的运作机制、经营效益因素的分析、场馆的管理因素分析以及影响体育场地开放和管理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着力为提高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经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高校所拥有的场馆类型最丰富,向外有偿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整体来说运行状态的效率不高2、北京高校场馆管理以体育部门管理的传统式管理模式为主。大部分院校采取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并存开放。经营管理方式呈多样化趋势。3、高校场馆开发经营的项目以群众比较喜爱,消费市场稳定,短缺性场馆为主。定价普遍采用内外区分的三类定价法。基本执行的是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4、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人员质量不高,制度建设整体上仍处于不规范、不完善阶段。影响开放和管理的主要原因为开放时间的不确定性、安全问题、场地和器材的损坏。建议如下:1、完善场馆建设及运营服务保障。建设之前考虑好同体育场馆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发展优势项目,对内对外积极宣传。2、健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和培养高校体育场馆高级管理人才,要努力提高本单位的场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3、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开展多元化经营形式,提高体育场馆经营服务质量。4、努力使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和完善。采用多种经营手段,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重视创收后的再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