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被引量 : 58次 | 上传用户:lionp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既有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学载体,又融入了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并在唐代取得了巅峰成就。在中西交流日盛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于2007年推出了许渊冲英译的《唐诗三百首》,旨在帮助西方读者认识和了解唐诗之美,弘扬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拉近民族心理距离。在国内古诗英译领域,许渊冲先生堪称贡献最大、同时最具争议的人物。他在古诗英译的实践和理论层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古诗英译实践和理论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储备酝酿期、发展高峰期和改进完善期。国外学者针对许渊冲古诗英译的研究还相当零散、不成体系,且由于评论者的专业背景、个人审美和文学倾向各不相同,其观点也褒贬各异、主观随性。而国内学者则从不同的角度对许渊冲古诗英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针对许渊冲古诗英译的文论,近几年在数量和质量上突飞猛进,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方法更加科学,但仍存在一些主观随意的感悟式点评,质量良莠不齐、观点褒贬不一。国内研究的常见局限性在于:理论视野不够开阔,批评标准比较单一,观点论证不够严密。笔者针对许渊冲研究现状中的局限与不足,对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一书进行了描写性个案研究,归纳分析译作的特点及译者的策略抉择,重构译本所遵循的翻译规范;同时考察其翻译规范的形成原因和运作效果,力图公正客观地评价译者及其译诗,为古诗英译的实践与批评提供些微有益的观照。本文采用了对比、描写、分析、推导等系列研究方法,重构许渊冲唐诗译本中隐含的翻译规范。为提高分析的效度与信度,本文尽量使客观描写与逻辑论证相结合,统筹对文化历史语境的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兼顾文本分析中的人文判断和科学论证。此外,在检验译本翻译规范的运作效果时,本文借鉴了比较权威的实证调查结果,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规范”这一概念本属于社会学范畴,是某一文化群体共同遵守的引导正确社会行为的观念或指令。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翻译规范研究逐渐从零散走向系统、从规定走向描写。系统开展翻译规范研究的学者首推以色列籍译论家——图里。通过对希伯来翻译文学进行大量而系统的考察,图里提出了规范运作于整个翻译过程的论断。图里认为,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通常受到三类规范的制约: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初始规范决定译者对翻译的总体倾向,指译者首先须在源语文本规范与目标语文化规范之间做出基本选择;预备规范影响翻译政策和翻译的直接性;操作规范支配着翻译过程中所作的各种实际抉择,指导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使用的翻译技巧。在翻译规范研究中,研究者应以目标语文化为取向,关注译文中的常规性“迁移现象”,并根据译者的抉择倾向,重构译者所遵循的翻译规范。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本文确立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笔者同时认识到,图里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笔者根据实际研究情景,适时调整主体理论的应用方式并发掘其它理论的多元互补价值。笔者遵循图里对翻译规范的分类,采用描写性研究方法,分别考察了许译《唐诗三百首》所遵循的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许译唐诗的预备规范顺应了国家的翻译政策,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需求,涵盖了直接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当前,英美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典籍文化的译介,总体表现出开放的接受态度;而中国也以空前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推出中国文化精粹。中西文化背景共同营造了开放有利的翻译环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依据国家的翻译政策制定了适宜的翻译目的,所选翻译材料兼顾了弘扬民族文化精粹和激发目标读者兴趣的需求。中国译界认同并偏爱直接翻译方式,翻译发起方根据翻译能力和创作倾向选择了合适的翻译人选,使直接翻译能够顺利进行,文化交流能够增加深度。许译唐诗的操作规范隐含于译者在文本微观层面所选择的翻译策略之中。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许译唐诗中的主要翻译问题可归为内容和形式两大类,主要位于十个层面,即:体裁之选择、建行之形式、音韵之表现、节奏之安排、标点之处理、语句之衔接、语义模糊之处理、意象之传递、文化专名之翻译、数词之翻译。而译者灵活处理这十个语言微观层面的各种翻译问题,其操作规范受到源语和目标语文化的双重影响,在不同的翻译语境下有不同的体现形式。译者以传达原作的主要形式特点和整体意境为目的,使译诗的体裁、建行形式、音韵特征和意象尽量贴近原作,并在此基础上适度融合英语诗歌的诗学特征,在最大程度上争取译诗的表述地道、逻辑清楚、语义明晰,呈现给读者带有唐诗韵味的格律译诗。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译者灵活使用了增添、省略、转换、合并、切分、反译等翻译技巧,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许译唐诗的初始规范体现为宏观的译者翻译倾向和译诗面貌特征。许渊冲对于唐诗的本质风格要素十分重视,在翻译中尽量保留传译,以展现唐诗的特色和魅力,从而表现出靠近源语文化系统的翻译整体倾向。这种选择倾向是由译者的终极翻译目的决定的,即:让唐诗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精粹的国际影响力。然而在具体操作策略中,如标点、衔接、选词、句法等关联主题意义理解的细节方面,译者又兼顾了目标语语文化规范,比较均衡地处理了两种文化规范的制约作用。回顾总结许译唐诗的特殊文化语境,本文认为译本隐含的翻译规范体现了双重社会文化因素、尤其是源语文化因素对译者的影响,具体而言,其形成主要受到政治经济发展格局、翻译目的、主流诗学、主流翻译观念和译者主体性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考察目标读者对译本的接受态度,可以认为,译本所遵循的翻译规范运作效果良好,许译唐诗的质量得到了目标读者的基本肯定,部分实现了跨文化交流的预期效果,为唐诗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提出,要使中国的古诗英译事业蓬勃发展,翻译实践者、批评研究者和出版发行方仍需共同努力,克服局限、发挥优势,切实提高中西跨文化交流的效果。本文从翻译规范角度对许渊冲唐诗英译进行了描写性研究,开拓了古诗英译领域的研究新视角。同时本文丰富了描写性翻译研究的成果,探索了翻译规范理论的实际应用模式,对翻译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此外,本研究以国内典型译者的典型译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应用推广价值,期望能给古诗英译爱好者以理论及方法上的启迪。本论文只是关于许译唐诗的初步研究,还存在理论视野不够开阔、探讨不够全面深入、数据不够直接充足等研究局限,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拓宽视野、改进方法、深化研究,力求发掘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农业的现代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但是,农业的生产率低下、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
本翻译报告的研究对象是英国作者Antony Jay的小说《如何打倒汉弗莱爵士》节选部分以及本人对其进行的英译汉实践过程。本翻译报告主要是通过案例来分析翻译过程,总结翻译问题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国际会计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这一传统的会计计量属性逐渐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无法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于是要求改变计量属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伴随着衍生金融
营运资金是企业用于日常经营周转所需要的流动性资金,其涉及的范围可以延伸到采购、生产、销售以及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财务经理约有60%的时间用于短期决
本论文摆脱当下盛行的对莫里森小说从种族、政治、性别、宗教伦理以及叙事策略等意识形态或写作手法来分析莫氏作品的研究方法,而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视角,在细读文本
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1)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管理成效不仅对企业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正>一等奖 "模"方孙石村王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模":模块化设计,可自由组合,适用于不同地块要求;便于建立统一标准化体系及政府估价和成本核算,满足廉租房建设要求
近十几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风起云涌,各家房地产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毫不相让,各显神通。作为一家知名的跨国地产公司,和记黄埔地产公司的竞争战略到底何去何从,让人期待。本
文中介绍了供应商评价的方法:层次分析法(AHP)与业绩评价法(TOPSIS),依此在Matlab7.0软件平台上自主开发了一套供应商评价系统,实现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最后,通
目的:报告小儿下尿路结石的TUPL和ESWL治疗和护理,探讨其微创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6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TUPL组35例,ESWL组33例。结果:两者的碎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