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凭借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举成名后,美国当代文坛新秀—卡勒德·胡塞尼带来了他的第二部重磅作品《灿烂千阳》。作者依旧把目光投射在阿富汗,这个一直战火纷飞的国度,通过刻画三个普通阿富汗女性的生活轨迹与悲情故事,揭示了阿富汗三十年的战乱背景下的人民,尤其是处在边缘地位的阿富汗女性不断抗争的苦境。《灿烂千阳》给全世界读者开启了一扇重识阿富汗的“文学之窗”。作品改变了过去阿富汗被扭曲的关于恐怖主义等的消极印象,也表达了作者胡塞尼对阿富汗人民尤其是是妇女的深刻同情。本文试图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这部小说中的三位女性的命运加以解读。 该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引言,正文加结论。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者卡勒德·胡塞尼及其小说《灿烂千阳》,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梳理。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 第一章旨在分析小说里最传统的女性形象——娜娜,深刻揭露了她对自己女儿玛利亚姆的深远影响。娜娜一方面是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同时,她又成为父权制的帮凶,将这些不平等的思想灌输给女儿,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女儿的悲剧。 第二章主要分析玛利亚姆,这个小说中最核心的女性角色,位于传统与新时代过度的形象。在莱拉的独立思想影响下,玛利亚姆终于从一个传统的绝望的家庭主妇走向了一个自我牺牲,获得重生的爱的化身的形象。 第三章重点分析莱拉,这个从头到尾都代表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关键人物。第一部分,分析莱拉逐步沦为父权制玩偶的悲剧根源。第二部分,剖析了莱拉是如何重新获得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形象的过程。 结论部分则是对整个论文的总结和概括。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的小说《灿烂千阳》剖析,解释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所受的来自男性的压迫,重构了阿富汗的苦难史,可视为一曲阿富汗女性的悲情赞歌,唤起了更多人对这个国度尤其是女性的生存状况的思考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