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的气体钻井地层出水模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08eb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体钻井是一种新型钻井工艺,有提高单井产量、机械钻速等技术优点,在国内外越来越普遍的被应用。气体钻井以空气或氮气等气体为介质返回岩屑,在钻井中如果遇到地层出水,会造成卡钻和井壁垮塌,将给钻井正常进行带来重大风险。及时有效识别地层出水量、预测地层出水变化状况,对气体钻井的安全进行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气体钻井现场通常在野外,有的地区存在移动运营商网络盲区,ZigBee网络能有效的解决移动网在油田等野外的盲区覆盖问题,且具有低功耗、多节点、可靠性强等特点,适用于气体钻井的现场监测,有利于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气体钻井过程中发生地层出水后,返回气体相对湿度会增大,因此可以通过监测返回气体湿度来判断地层出水现象。本课题采用了实验室设计的具有快速响应特性的新型湿度传感器,根据气体钻井地层出水现象在实验室中搭建了地层出水模拟环境,且结合ZigBee技术设计了多节点的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模拟环境,监测返回气体相对湿度和温度数据的传感系统,以及基于C#语言开发的具有实时显示、预测等功能的监测中心程序。对湿度传感器的相对湿度值进行拟合量化,可以测量环境的相对湿度。搭建地层出水模拟环境,当模拟环境中水量不同时,该湿度传感器测得的返回气体相对湿度值不同,验证了模拟环境和监测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基于ZigBee和CC2530的无线传感网硬件系统,完成返回气体湿度和温度的感知、显示、传送和接收。使用C#语言开发了监测中心程序,实现了ZigBee协调器和监测中心程序之间的串口通信,在监测中心程序上能够实时监测返回气体的相对湿度和温度。通过分析地层出水后返回气体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选用灰色Verhulst数据预测模型,通过不同预测实例,确定了预测算法的相关参数。在实时采集的相对湿度数据基础上,实现对返回气体一段时间内相对湿度变化的预测,通过MATLAB和C#混合编程实现监测中心程序对数据预测算法的调用。进行系统联合调试,验证了采用新型湿度传感器且结合ZigBee技术的该系统对气体钻井地层出水监测的可行性,系统能够及时的监测出气体钻井模拟环境中所发生的地层出水状况,出水量越多时,相对湿度值越大,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识别地层出水量,同时系统对返回气体的相对湿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能在实时监测的同时预测地层出水量的变化。
其他文献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常见于非洲南部,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在中国广东省尤为常见。NPC的病因很多且较复杂,包括: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NPC的治疗目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以长江口典型湿地—崇明东滩为例,首次研究了沿高程梯度或沿植被演替系列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等五种胞外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胞外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及其
新型电子设备对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关电源因其具高效率、低成本、高集成度的特点迅速地占领了市场。得益于低成本和良好的输入输出隔离特性,反激变换器在小功率交流-直流(AC-DC)应用场合得到了广泛采用。与传统反激变换器相比,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使用的元件少,结构简单,能够减小体积和成本,被广大开关电源设计工程师所青睐。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压采样原理,针对次边整流二极管
根据从拟南芥中已经克隆的支持烟草花叶病毒复制的基因TOM1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的方法获得番茄同源基因的部分序列,然后利用5’RACE与3’RACE方法从番茄中克隆出全
我国水资源短缺,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传统的淹水植稻方法不仅耗水量巨大,而且在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下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水稻具有水、旱双重适应性,水稻旱作是一项高效节水新模式,其研究与推广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我国水资源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论述了发展水稻节水种植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水稻节水种植的生物学及实践依据,并就近年来有关水稻的旱作适应性、覆盖种植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针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飞速发展,绚丽多彩的3D图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3D电影、3D游戏、3D地图等,有效地提高了图像的视觉效果。现今,各种嵌入式设备得到广泛普及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是人体和脊椎动物骨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羟基磷灰石晶体是在多种蛋白以及多肽的参与下完成生物矿化的,这些蛋白和多肽片段是由小分子
本课题组前期从汕头南澳海域的一株紫菜藻体上分离到一株高效琼胶降解菌株Aquimarina agarilytica ZC1,并完成了该菌的全基因组测序,BLAST结果显示该菌具有40个可能的琼胶酶基
该文作者于2001年7~9月间系统地调查了长白山地区的蝗虫,并于2002年的7月到10月间对标本进行了补充采集,并对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收集,同时参考张凤岭、杨彦龙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