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VO2在68℃发生半导体-金属可逆相变,相变前后其晶体结构会由单斜结构变成四方金红石结构,相变过程还伴随着光学和电学等性质的突变。VO2的相变可以通过光辐照、电场、热和应力等多种外界激励驱动,其相变性能会随着制备条件、掺杂和膜层匹配的不同发生变化,有望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窗、光电转换开关、红外激光防护、传感器和信息储存等领域,因此,VO2是一种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相变材料。对很多的应用而言,二氧化钒6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O2在68℃发生半导体-金属可逆相变,相变前后其晶体结构会由单斜结构变成四方金红石结构,相变过程还伴随着光学和电学等性质的突变。VO2的相变可以通过光辐照、电场、热和应力等多种外界激励驱动,其相变性能会随着制备条件、掺杂和膜层匹配的不同发生变化,有望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窗、光电转换开关、红外激光防护、传感器和信息储存等领域,因此,VO2是一种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相变材料。对很多的应用而言,二氧化钒68℃的相变温度显得过高。为了克服传统掺杂工艺在降低其相变温度时相变性能劣化的缺点,本论文将探索采用在非掺杂VO2薄膜表面镀制重掺杂VO2超薄层,然后再进行后退火的方法,以得到具有良好相变性能低相变温度VO2薄膜的可行性,具体研究了本征VO2层厚度、退火温度、重掺杂超薄层厚度、退火气氛以及保护层等工艺参数对直流脉冲反应磁控溅射VO2薄膜相变温度及相变性能的影响。为了研究Cr重掺杂层对不同厚度VO2薄膜的相变温度及光电性能的影响,常温下在不同厚度VO2薄膜表面利用Cr和V直流反应共溅射制备15s的Cr重掺超薄层,然后将所得的样品在300℃下退火30min。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厚度未掺杂VO2薄膜样品的相变温度在51℃~59℃,Cr掺杂后有相变样品的相变温度均降至35℃附近。沉积时间为0.5h的VO2薄膜样品相变特性基本完全消失,1h样品相变性能也明显减弱,而2.5h样品可见光透射率仅为50.99%。当VO2的沉积时间为2h时,Cr重掺杂的VO2薄膜的相变温度为36.4℃,其在可见光波段的透射率为54.10%,能量调制率为10.1%。以上结果说明,本征VO2层太薄或太厚均不适合采用该方法掺杂降低相变温度。分别研究了退火温度、Cr重掺杂层的厚度以及退火气氛等Cr重掺杂层制备工艺对Cr掺杂VO2薄膜相变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相变温度变低,但是相变性能略有劣化。当退火温度为300℃时,所制备的Cr掺杂VO2薄膜的相变温度降低至35℃附近,同时保持优异的相变特性,是较合适的退火温度。Cr掺杂层厚度的不同会导致Cr原子掺杂量不同,随着掺杂层厚度的增加,相变温度逐渐有效降低,可见光透射率也逐渐降低,掺杂层过厚时虽然相变温度降低明显,但可见光透射率损伤严重。当Cr重掺杂层的沉积时间为15s时,VO2的相变温度是32.5℃,是较合适的重掺杂层厚度。真空、氩、氩氧不同气氛下退火结果比较表明,2Pa氩气氛围下退火时,VO2的相变温度为30.5℃,并保持良好的相变性能,同时掺杂前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改变较小。重掺杂层退火先后顺序对VO2/TiO2复合薄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掺杂层后退火工艺制备得到的TiO2/VO2复合薄膜,不仅可以将VO2的相变温度由57.3℃降低至50.9℃,还保持了其较高的可见光透射率,同时实现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荧光分子成像技术由于其廉价、简单方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因而在疾病诊断领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近红外荧光成像,已经成为肿瘤手术术中实时的影像导航手段。荧光探针作为荧光成像技术中的核心组成,无疑是影响荧光影像清晰度和分辨率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优异的用于荧光成像的荧光探针需要具备波长合适、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肿瘤手术术中,需要对肿瘤组织区域进行长时间的实时跟踪成像
与结构简单的半导体纳米晶(Nanocrystals)相比,核心外延生长一个或多个具有较大带隙的壳,形成的核壳结构半导体异质结,可以消除表面的悬空键并有效减少了由表面缺陷引起的非辐射复合。这类纳米晶不仅具有高量子效率和光热稳定性,还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使得其在新型太阳能光伏器件、发光二极管、生物成像、光电探测器和纳米激光等应用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兴的光学活性材料,手性分子修饰的半导体
近年来,光催化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在提高光催化剂效率、制备在可见光下具有催化活性的新型光催化剂等方面。其中二氧化钛(TiO2)因其具有高化学稳定性、易大批量制备、高催化活性、安全无毒等优点被看作是最理想的光催化剂材料,在环境净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优势。但由于TiO2禁带宽度大,只在紫外光照射下才能被激活,其大大降低了它的光催化效率。因此,合成在可见光下具有高催化活性的TiO2复合物材料成
近年来,基于葡萄糖氧化酶(GOx)的纳米探针在癌症诊断和治疗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GOx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需氧脱氢酶,主要来源于霉菌和蜂蜜。它可以与葡萄糖和氧气(O2)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2O2)和葡萄糖酸。葡萄糖作为细胞主要的营养供应来源,在肿瘤生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GOx对葡萄糖的高效催化反应,可以通过测定催化反应中O2的消耗或H2O2产量来检测葡萄糖的含量,并以此推断癌症
花菁染料及衍生物具有光谱范围宽、荧光量子产率高、结构易修饰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近红外(NIR)荧光成像和光治疗研究。然而,其光稳定性和水溶性差等限制了其生物医学应用,因此,设计和合成功能化的花菁类染料分子,提高其理化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NIR花菁染料为母体,通过引入共轭基团,获得新型花菁染料并制备其纳米探针,用于白蛋白检测和肿瘤诊疗一体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荧光“关闭-开启”型花
辐射制冷技术因为有能源时代的推动才得以迅速发展。现如今能源问题随着世界各国的高速发展形势愈发严峻,主流能源的采用依旧是延续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为主,大量使用这些能源必将导致其濒临枯竭,而在它们消耗殆尽前找到新的代替能源并节约现有能源,无疑已成为目前科研工作者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室内电器(如冰箱,空调等)和一些室外结构(如汽车,建筑物等)的制冷供暖系统等所带来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诸如能源短缺和全球
通过截肢患者残肢上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来判断人的动作意图以实现假肢控制是一种重要的人机交互技术。但是s EMG电极偏移带来的信号非平稳性会造成动作识别率的急剧下降,进而严重影响肌电假肢控制的日常使用。现有针对电极偏移的鲁棒性算法大多基于高密度s EMG信号进行,并且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是,高密度s EMG假肢并不符合临床实用性的要求。一般s
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相互转换,在温差发电和半导体制冷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以N型Bi2Te3和P型Sb2Te3为代表的Te基热电材料体系,在室温区具有优良的热电性能,以其制备的热电薄膜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等微型半导体器件,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制备Te基热电薄膜的方法较多,其中,以真空热蒸发法制备的Te基热电薄膜,虽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但该技术在薄膜成分控制上存在一定的弊端。鉴于此,本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工业和社会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石化能源长期以来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巨大,随之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二氧化氮是一种常见的室外大气污染气体,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实现对大气中二氧化氮气体大范围、实时在线监测及其变化趋势的智能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构建气体检测环境物联网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高灵敏、低功耗二氧化氮气体传感器。声表
摩擦学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了摩擦、磨损和润滑的相关领域,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摩擦生热会起能量的损失,磨损则会造成机械零部件的失效。为了减少摩擦磨损,降低资源浪费,润滑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快速建设中,有一种重要的零部件——轴承,它是高速列车中的必不可少的零件,其润滑问题不仅关系到零部件的磨损、能源的节约,更关乎到高铁列车的行驶安全。因此,对润滑问题机理的研究,在减少材料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