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改性海因树脂体系的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51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晶环氧树脂是一类性能优异,并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功能材料,它是热固性液晶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本文对通过分子设计法,合成一种新型的液晶环氧树脂,并将其作为增韧剂来改性海因环氧树脂进行研究,为新型液晶环氧树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采用环氧氯丙烷法制备了邻甲基对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Me-PHBHQ)。用FT-IR、1H-NM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POM证明其液晶相。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合成工艺。  制备了Me-PHBHQ改性海因环氧树脂(HYEP)体系Me-PHBHQ/HYEP/Me-THPA的不同配方,通过凝胶时间绘制其凝胶曲线、Ea~a曲线,实验表明Me-PHBHQ的加入促进了固化反应的进行,原因是液晶基元促使了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变低。  通过测试各配方(Me-PHBHQ/HYEP/Me-THPA)体系的黏度,经过等温和非等温黏度测试,计算了其流动活化能,并根据双阿伦尼乌斯方程建立了化学流变模型,为以后的试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利用平板小刀法,测试各配方不同温度下的凝胶时间,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各配方的反应活化能分别是69.29kJ/mol、66.13kJ/mol、50.01kJ/mol、61.89kJ/mol,并预测了其凝胶点-时间模型。  根据凝胶时间、黏度及经验确定其固化工艺90℃/2h+110℃/4h+130/2h+150℃/2h。并对试样进行冲击试验,弯曲试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配方二的力学性能最好,冲击强度23.01kJ/m2,弯曲强度139.79MPa,弯曲模量5599.39MPa,拉伸强度为50.47MPa。  通过热重分析,改性体系的耐热温度指数均有所下降,且配方四的耐热温度指数下降最大为64.42℃。根据Freeman-Carroll法计算各配方都为一级反应,配方一的热分解活化能E=105.14kJ/mol;配方二E=94.33kJ/mol;配方三E=80.52kJ/mol;配方四E=98.93kJ/mol。
其他文献
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粒子以两种方式(物理穿透和包裹内化)穿透生物膜的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对于物理穿透,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多个纳米粒子间会以协同的方式进行穿膜,而纳米粒子的数量及表面化学性质会调控这种协同作用。对于表面亲水的纳米粒子,增加数量有助于纳米粒子穿膜,然而对于表面一部分疏水或者全部疏水的纳米粒子,数目的增加却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穿膜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纳米
纳米尺寸的生物分子如酶、抗体和DNA等具备独有的生物特性,能与多种药物及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它们与碳质纳米材料或者金属纳米粒子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具有更好的性能。现已有多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这类复合材料构筑而成,并显现出优越性[1,2]。本论文基于生物纳米材料DNA、聚L-精氨酸薄膜和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金(AuNPs)、纳米银等制备了几种新型的电化学伏安传感器,并将它们用于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能够利用产电微生物代谢分解各种有机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可在处理污水及废弃物的同时回收电能,是环境工程及能源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在各种类型的MFC中,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Air-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ACMFC)因其阴极直接使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而具有诸多优势。但ACMFC阴极的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