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爵床有效物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靶点蛋白,为其作用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7种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用比浊法测定单体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的最大抑制率,筛选活性化合物;将筛选得到的活性化合物与大鼠入血成分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其入血活性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法,明确爵床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荧光特性;自然胶电泳将血小板总蛋白分离,得到蛋白条带,与具有荧光特性的疑似活性化合物进行孵育、结合,利用该化合物的荧光特性确定目标蛋白条带;切取目标蛋白胶条,采用LC-MS/MS技术分析蛋白裂解碎片电荷、峰图等相关信息,鉴定胶内蛋白质,确定疑似靶蛋白;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疑似靶蛋白的表达情况,推测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理。结果:比浊法活性筛选试验结果显示,爵床脂定B、金不换甲醚、新爵床脂定A、6?-羟基爵床脂定B和新爵床脂定B对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AA诱导血小板聚集时,爵床脂定B的抗聚集作用最强,其MIR为97.04±0.85%,强于阿司匹林的93.43±2.81%;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时,爵床脂定B、新爵床脂定B、金不换甲醚、6?-羟基爵床脂定B、新爵床脂定A的抗聚集作用均弱于阿司匹林;PMA诱导血小板聚集时,6?-羟基爵床脂定B的抗聚集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PAF诱导血小板聚集时,爵床脂定B、金不换甲醚的抗聚集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当Thrombin诱导血小板聚集时,爵床脂定B的抗聚集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大鼠入血成分分析表明,爵床脂定B、6?-羟基爵床脂定B和金不换甲醚为爵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入血原型成分。爵床中爵床脂定B、新爵床脂定A、新爵床脂定B和金不换甲醚在紫外灯365nm下有明显的蓝色荧光,而6?-羟基爵床脂定B无荧光。非变性凝胶电泳试验,利用疑似活性单体化合物的荧光特性确定与之结合的血小板目标蛋白条带。采用LC-MS/MS技术从目标蛋白胶条中鉴定出多个蛋白,在得分排名前十的蛋白中发现Integrinβ3(蛋白名:Integrin beta;基因名:ITGB3;生物来源为:Oryctolagus cuniculus),为疑似靶蛋白。Western Blot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相对于模型组,给药组(Justicidin B)和阳性组(Aspirin)均能够使Integrinβ3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ntegrinβ3蛋白是爵床发挥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靶点蛋白之一。爵床可能通过抑制Integrinβ3蛋白的表达实现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