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堤码头通航安全因素研究——以秦皇岛港煤五期码头为例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水平不断发展,港口吞吐量不断加速,进出港船舶数量和吨位也在不断增加,过往辖区的船舶交通流量增加,加大了船舶间的会遇机遇。港口的通航环境是一个港口赖以生存发展的大前提,良好的通航环境是港口能够提高竞争力和获得更高生产效益的重要保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2011年第5号)》的颁布,进一步解决了通航安全评估,监管以及影响因素论证等一系列的问题,但由于通航安全关系到自然条件、船舶以及码头结构等因素,在维护港口通航条件以及码头建设方面,通航安全研究一直是有待解决和优化的课题。  秦皇岛港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中国北煤南运的总枢纽,岸线大部分采用突堤式码头结构布置,泊位等级偏小,且大部分位于开敞式港池,码头前沿的泊稳性不佳,泊位使用受限,运作效率和港口岸线利用率有待提高,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秦皇岛港的通航安全。  通过结合秦皇岛港东港辖区自然条件、海事事故以及交通流分析,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清洁为目标,采用 FSA分析的理论方法和航行模拟仿真技术的试验方法,研究维护通航安全的有效方式,并针对研究结果给出最优的通航建议。具体内容及分析步骤如下:  1、通航安全的风险分析  通过人的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或者是由已有的事故资料、调查记录等客观的档案资料系统分析研究,借鉴工作经验,找出各种明显的和潜在的风险,从而达到探究风险因素和事故规律,掌握其可变性的目的。  2、以秦皇岛港为例通航安全等级分析  通过运用头脑风暴得到的风险因素,将秦皇岛港的自然、水文环境带入,着重分析各个相应因素的风险等级,进而得到每个风险因子的通航安全等级分析。  3、运用FSA(综合安全评估法)进行理论分析  根据风险分析确定海事事故的危险因素,将具体的秦皇岛港海事事故的数据导入其中,进而确定秦皇岛港单一危险因素发生的频率,结合风险矩阵获得需要考虑的高风险区,识别出影响风险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4、运用船舶航行模拟器的模拟实验研究  借助模拟器和船舶航迹带生成系统进行模拟试验。通过设定各种船舶船型种类和外界环境条件,对船舶航行安全问题进行模拟仿真,找到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5、提出通航安全建议  根据理论分析与实验模拟分析的具体结果,找到避免通航危险的最有效方法。基于秦皇岛港海事监督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安全理念、工作重点等多个方面研究提出了具体措施。  6、总结本次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随着人类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今的世界航运系统正朝着专业化、大型化的道路不断前进,但发展的同时也会面临阻碍,具体包括通航环境的共享、电子海图的确立,船型尺度的相关数据库更新等信息。
其他文献
  由于城市形态的不断改变,由此而带来的微气候问题层出不穷,其中空气污染正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就建筑学而言,研究空气污染扩散问题的关键对象是城市冠层内部空间几何边界
该论文首先对业已在实际项目中运用的项目进度监测评价体系作简要介绍,而中心内容是目标监测评价与地下水管理理论体系及其数据库的开发.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是中国首次开展
  针对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气候危机的现实问题,人类的生存空间亟须拓展。本文将人类极限生存空间的拓展划分为地表层、地表层以上、地表层以下三个层次讨论,分别结合设计作品
  我国山地面积幅员辽阔,山地城市数量众多,其城市规划和建设较之平原城市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当前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城市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地下空间显现出巨大的优势。但是由于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广泛建设高层住宅,时至今日,这一批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已经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面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大连市胜利路58~64
  随着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建筑方案自身的节能效果是主动节能的重要环节,而其中建筑平面形状的选择是方案阶段节能
该文对适合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工艺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该文第一、二章对SBR工艺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中国水体污染现状及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
本文在综述大坝安全监测概况的基础上,应用数学、力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坝工知识对混凝土坝的外观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黄坛口混凝土重力坝主要观测量的数理统计
干旱,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的严重问题,所以对干旱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干旱的影响及其危害,分析了中国干旱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干旱发生的主
  随着近年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集合住宅的存量和增量都非常巨大。房龄增长带来房屋劣化过程将加速,这将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和市场需求。基于大数据的维修管理系统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