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探究——以南宁市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是城市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经系统化的规划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其各种功能作用。我国规划法规中没有单独提出公共开放空间总体布局的要求,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内容分散在各相关规划内容中,形成难以从城市整体角度分析和选择公共开放空间布局的不利局面,在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内在联系。 本文从系统化整合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角度出发,从总体规划层面上对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核心内容在于将各个专项规划中相关的公共开放空间控制内容整合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内容。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化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内部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及其外部形态和相互关系。在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其等级结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这三种公共开放空间形态系统结构的把握以实现规划控制及其实施管理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现状评价和目标建立的基础。由于现有的评价指标无法直观反映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在改进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规划目标,并最终落实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布局。建立基于总体规划层面上的公共开放空间整体框架,对重要的功能要素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控制要求,才能实现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发挥其整体服务功能。南宁市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实践中,充分利用了上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其实践可操作性以及地域适应性提供了保障。
其他文献
本论文针对当前景观材料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主要探讨软材料在景观艺术中的应用,改变景观设计中对材料应用的固有观念,突出软材料特性,说明软材料在景观艺术中的适用性,既具有
学位
全球经济体系的跨民族、跨地域一体化发展,推动了各民族、各地区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趋同化。国际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全球化影响程度加剧,与“国际接轨”
多样性是城市宝贵的财富,也是城市活力的来源。人们所居住、工作、生活的社区同样需要具备多样性,需要具有多种混合的功能。在城市非中心区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域,他们相互之间的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参观博物馆开始感兴趣,博物馆中庭空间也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博物馆空间组合的一种方式,它是整
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浙江省平地资源短缺,山地村落数量众多,但乡村建设呈现矛盾与混乱之势,现阶段同质化严重,忽略了不同类型村落的适宜性政策。
我国的城市建设在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涌现了一些矛盾,城中村的“城”与“村”的矛盾是我国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
随着时代变革与思想文化的迅速传播,在中国建筑界逐渐呈现出以地区建筑作为唤起创作热情的设计领域。地区建筑作为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的内涵拓展,被更深的植入进地域环境与文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