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GIS的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雪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其变化对地球能量和辐射平衡以及水分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积雪与气候、地形的关系,是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的最好实证。青藏高原是北半球中纬度海拔最高、积雪覆盖最大的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以及高原积雪对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天气气候的重要影响,揭示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影响高原积雪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无疑非常重要。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利用MODIS雪盖产品、被动微波遥感反演逐日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包括平均气温、降水量、风速和日照时数)、DEM、地表温度等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方法及非参数Mann-Kendall分析法,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雪深、雪盖和雪线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素、地形因子和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为该地区开展融雪径流模拟、积雪时空变异规律及驱动因子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主要结果如下:(1)近32年来,青藏高原雪深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26cm/10a,其中昆仑高寒荒漠地带雪深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73cm/10a,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雪深减少最为明显(-0.34cm/10a)。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青藏高原雪深呈逐步增加趋势,21世纪初变化平稳。青藏高原4个季节雪深变化均呈现为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57cm/10a。青藏高原东南、西部和南部为雪深分布高值区。(2)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青藏高原雪深呈增加趋势的像元数占全区像元总数的67.1%,其中有91.3%为轻度和中度增加,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和西部;最大雪深变化基本维持在-0.1~0.1cm/a(45.47%)之间,在昆仑北翼山地、柴达木山地、羌塘高寒地带南部等局部地区最大雪深有增加趋势,主要是轻度增加,面积比例为36.66%。果洛那曲高寒地带、青南高寒地带和羌塘高寒地带为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异常变化敏感区。(3)2001-2010年青藏高原雪盖面积变化总体呈缓慢波动减少趋势,减小速率为-2.09万km2/10a。高原在7、8月仍存在大面积常年积雪,春季积雪覆盖率最大。高原积雪分布不均匀,存在显著的区域特征,呈补丁状分布,整体形成了四周山地积雪多,而腹地积雪少的空间分布格局。(4)2001-2010年青藏高原全区年平均雪线变化趋势呈微弱下降,2006-2010年各分区雪线变化比较明显,其中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和昆仑北翼山地雪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余各分区雪线则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高原雪线空间分布基本上是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逐步升高的态势,而且东南和西北部雪线分布密集、复杂,而中部雪线相对较稀疏,且高、低值区分别与山脉和河谷分布相对应。(5)青藏高原积雪与气候因素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春季,青藏高原雪深和雪盖面积变化主要受风速影响;冬季,高原雪深变化对风速更敏感,相比之下,雪盖面积则主要受降水和气温的共同作用;夏季,风速在高原雪线变化中占主导地位。积雪深度、雪盖面积与地表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09、-0.580,同一时间内有雪覆盖地区的平均温度要比无雪区域平均温度低近6℃。(6)青藏高原积雪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随着海拔升高、月份推移,雪深分布向高位相变化明显,最大雪深随高程、坡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雪深空间变异随高程的增加而下降,但其随坡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从10月到次年5月,平均雪深在高程82~2482m和6082~7682m受坡度和坡向影响较高程2482~6082m要偏大。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雪深分布受到高程和坡度的双重影响,高程是雪深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在高程82~3282m坡度的空间差异对平均雪深空间变异的影响具有明显正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建胚胎实验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特点,探寻降低和控制室内VOCs浓度的有效手段。方法应用VOCs测定仪每天检测大气环境以及实验室内HEPA型空气过滤器吸附
首先,介绍了平台服务化的概念及功用,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平台服务化的目标;然后,针对服务化平台所具备的能力与特点,分析了基于服务化平台的指:浑信息系统的优点;最后,指出了平台服务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ASTL)联合主办的2009中美物流会议于2009年9月10—11日在上海成功举行。中美物流会议是美国运输部和美国商务部目前在我国境内唯一联合支持的物流会议,得到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等机构的大力支持。来自中美两国物流业及相关行业的政府机构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发展迅速,闽台GDP差距逐渐缩小。为了对未来闽台经济发展趋势的评估,该文借助Eviews6.0软件,利用时间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