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m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书摘抄前代之书,按照一定的思想和方式类编成册,便于查检、阅读或日常使用,是中国古代十分常见的著述形式。而这样一种著述形式,与中国古代小说也有某种天然而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是摘抄,类书里不可避免地包含大量的小说内容,尤其以文言小说居多,大部分已佚小说幸赖此得以流传,后人也利用类书对小说进行校勘和辑佚。此外,类书还深刻地影响到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从小说的传播来看,类书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途径,举凡《搜神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和明代中篇传奇等都可以在类书中找到流传的痕迹;从小说创作来看,有些小说取材类书,而有的小说在形式上取径类书。可见,类书尽管经常被人嘲笑为“稗贩”,但对于小说的编创还是具有比较大的价值。
  本文主要包含两个问题的研究,分为上、下两编,其中上编为“类书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的研究”,下编为“小说类书研究”。
  上编“类书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对类书与历代小说之间的关系作历时性的梳理,共分五章。第一章先从总体上对类书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进行阐述,包括传统类书征引小说的规律及特征、类书在小说传播与创作方面的影响。第二章至第五章具体而微地分析类书与唐前、唐代、宋元、明代、清代小说之间的关系。唐前、唐代小说涉及到志怪、志人和唐传奇等几种,尤其是前两类征引较多。但类书喜欢采用割裂与改编的方式改变原文的风格,这是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类书与宋元小说同时出现了雅俗之变,一方面宋代类书里依旧辑录大量的前代文言小说,另一方面类书对话本小说起着切实的推动作用。类书与明代小说同时出现了繁盛的局面,甚至于泛滥。这个时候最突出的表象是类书与通俗小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几大经典名著都借助类书强化了传播,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而消闲类书直接刺激了明代中篇传奇的盛行,公案小说集的编纂体例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类书的启发。清代类书的编纂在达到顶峰后渐趋式微,类书与小说的关系略显生硬,我们在本章探讨了《聊斋志异》类编本的价值、炫才小说的类书特征、清代小说中类书的作用等几个问题。
  下编“小说类书研究”,小说类书即用类书的体例编纂小说集,此编主要探讨小说类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色,亦按照时间的线索,分为唐前、唐代、宋元、明代、清代几个阶段。其中第一章探讨小说类书的萌芽。很多人都认为小说类书始于《太平广记》,实际唐前就已经出现了部分准小说类书,唐代有标准的小说类书。正是因为宋前编纂经验的积累,宋代《太平广记》才有超越前人的成就。第二章探讨宋元小说类书的毓兴,此时诞生的《太平广记》是代表作,它保存了大量的宋前文言小说,并在体例的构建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第三章探讨明代小说类书的繁盛。明代小说类书体式多样,风格各异,大致有志异类小说类书、志人类小说类书、传奇类小说类书、杂俎类小说类书和亦类亦丛小说类书等五种,代表作分别有《古今奇闻类记》、《何氏语林》、《艳异编》、《稗史汇编》、《绿窗女史》等。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小说类书延续了明代的发展势头,但逐渐走向衰歇,作品一般部帙短小,结构上模式化明显,大多显示出兼具学人身份的编纂者的闲情逸致。这表明用类编的方式编纂小说集已不被小说家所看好,读者的审美关注点悄然发生了改变。
其他文献
中国的流行歌曲在世人的印象中似乎是来自于港台,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传播最广,人们至今仍对她的《甜蜜蜜》、《何日君再来》、《采红菱》、《夜来香》等歌曲念念不忘。在这种曲风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追溯其源头,发现这些歌曲早已有之,它们产生于二十世纪早期的上海,并逐渐影响到港台、东南亚等地区。五十年沧桑岁月,这些歌曲又从港台传回大陆,其流行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是什么原因能让这些歌曲整整影响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和半个
学位
期刊
期刊
杨士奇(1365-1444),是明初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建文初被荐入朝,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入直四十余年,卒赠太师,谥文贞。杨士奇的政治思想、文学理论以及文学创作,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以杨士奇为首的台阁体影响深远,历来褒贬不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杨士奇著述的版本,思想观念以及文学创作等进行了深入考察,并通过对杨士奇与江西文人的交往梳理及其与浙江文人、吴中文人、闽中文人的互动,阐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靖西壮语,靖西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南部方言。  本文利用翔实、丰富的语料,将传统语法研究方法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对靖西壮语的语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描写,并对靖西壮语部分语法现象的历史层次、语言接触导致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部分语法化现象进行探讨。全文共九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靖西的地理和历史背景、靖西境内语言分布概况,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本研
学位
图像学始于19世纪的传统图像志研究,到20世纪经欧文·潘诺夫斯基全面发展,成为西方艺术史研究中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分支,也是现代视觉艺术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学科,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史和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伟大的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承继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又受过现代艺术科学的系统训练,而且将德语世界的艺术史学引介到了英美,他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艺术史领域内每一个重要的主题,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典范。他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