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成人文学翻译相比,儿童文学的翻译主体、翻译客体以及读者都具有特殊性。儿童文学翻译主体的特殊性表现为主体的二重性,即译者一方面作为成人读者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原语作品,译者既有成人的审美意识,又有儿童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译者用目标语儿童的语言将原文翻译出来,使译文不仅符合目标语的文化传统,还要被目标语儿童所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儿童文学翻译的读者,即儿童与成年人在生理、心理、知识经验、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以及审美情趣上都迥然不同。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其读者的特殊性,要求译者应该抛弃自身作为成年人所具备的成熟的阅读视角,将自己融入到作品的角色中,并在翻译过程中尽量考虑目标语儿童的心理行为以及语言习惯,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童趣。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目的论的核心就是翻译目的,从广义上说,包括原文作者的写作动机、译者的翻译目的以及实现翻译目的的途径,其中译者的翻译目的掌控翻译的全过程。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伯内特夫人最负盛名的作品《秘密花园》的两个中译本,探索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由于其翻译目的不同,从而各自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导致译文形式或风格上的差异。
其他文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对跨境金融风险传染缺乏有效监测手段,跨境金融联系已成为危机信息缺口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4—2016年信贷统计数据,采用
恭维语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礼貌言语行为,国内外对恭维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多维视野中的俄汉恭维语对比研究,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