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律性的细胞死亡无论是在整个发育过程,还是保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十年的许多研究表明,生理和病理的坏死能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发生。这种有规律的坏死被称为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这是一种非caspase活性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该过程是由不同细胞水平的生化和分子事件共同诱导的。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由TNF诱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而蛋白激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它下游的底物:混合谱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则是该信号通路下游不可或缺的重要分子。有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以及自噬均参与哺乳动物胚胎着床过程,因而我们研究程序性细胞坏死是否也在胚胎着床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程序性坏死在小鼠早期妊娠过程中是否发生,我们研究了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中及其在蜕膜中的表达及调控规律。我们构建了不同的小鼠模型: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以及激素处理模型;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并体外通过cAMP、MPA及E2诱导其蜕膜化;通过real-time PCR、原位杂交以及Western Blot等实验技术分析了MLKL mRNA和蛋白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蜕膜化子宫以及激素处理表达规律。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MLKL mRNA以及蛋白在胚胎着床之前的妊娠第一到第四天,以及妊娠第五天的非着床位点处表达量较低,而在妊娠第五天,进入胚胎着床过程后开始发挥作用,表达量逐渐升高,并在妊娠第七天检测到表达量峰,而妊娠第八天表达稍有下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LKL mRNA在妊娠第五天着床位点处的子宫腔上皮表达,与第五天的非着床位点处的腔上皮对比明显,妊娠第六到第八天则主要集中在蜕膜组织中表达。在人工蜕膜化小鼠子宫中MLKL基因的表达量很高,而在无处理的对照组中则未检测到表达信号;在人体外诱导蜕膜化细胞中,随诱导时间增加MLKL mRNA表达量逐渐增高。在激素处理模型子宫中,与注油的对照组子宫相对比,在注射P4的处理组子宫中,MLKL mRNA以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在单独注射E2以及注射E2和P4共同作用的处理组子宫中,MLKL表达量也比对照组稍高,但低于单独注射P4的小鼠子宫。实验结果说明,MLKL在小鼠子宫中与胚胎着床过程以及蜕膜化过程可能具有很大相关性,因而我们推测程序性细胞坏死在小鼠妊娠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MLKL表达受类固醇激素,尤其是孕酮的调节。小鼠子宫蜕膜中高表达的MLKL基因可能将调控子宫基质细胞的分化。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推测MLKL在小鼠胚胎着床以及蜕膜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