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实验选用1980年从美国引进的沼泽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 3<#>)为实验材料,对常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久效磷、丙溴磷以及致癌物NaNO<,2>、KNO<,2>的生物毒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从紫露草微核效应和叶片内保护性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上述几种有毒物质都具有明显的微核效应,表明上述物质对紫露草染色体和DNA有显著的损伤作用.2、在上述有毒物质作用下,紫露草叶片内:①POD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有明显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其中10.0ppm KNO<,2>处理后的POD活性增高最明显;②SOD活性在胁迫下短时间内活性增高,培养12hr或24hr后活性受到抑制.从实验过程来看,毒性物质在0.5ppm和1.0ppm 浓度时有最佳诱导SOD活性增加的作用;③CAT活性略微增高,变化不明显,在培养24hr后,活性有受到抑制的趋势.3、实验证实了有机磷农药和亚硝酸盐有损伤植物染色体和DNA的遗传效应和微核效应,能够引起POD、SOD、CAT三种酶的活性变化,证实了微核的形成与这三种酶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