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的生长主要受全身和局部因素调控,甲状旁腺激素是骨骼重塑的重要调节剂,具有促进骨形成及增加骨吸收的双向作用。特立帕肽是一种人甲状旁腺激素的衍生物,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FDA批准的治疗骨质疏松、刺激新骨形成的药物。然而,在许多骨缺损修复手术中,骨移植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可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β-TC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能力,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替代材料。骨组织节段性缺损通常继发于创伤、肿瘤切除、骨髓炎等,是骨外科的一大挑战。缺损较大时,新生骨难以形成,容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当合并骨质疏松时,由于骨的形成机制受损,新生骨形成过程更为缓慢。鉴于骨质疏松骨缺损通常发生于骨干骺端,本文采用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模型来研究PTH对β-TCP填充骨质疏松缺损骨生成的影响。 目的:主要评估PTH对β-TCP填充骨质疏松大鼠干骺端骨缺损的影响。 方法:采用背侧路入行双侧卵巢摘除术,术后正常饮食,3个月后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全麻后俯卧位,每只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钻一直径3mm骨缺损,术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接受如下处理:①PTH注射组(30μgPTH/kg/day,缺损手术1周后,每周给予腹膜外注射特立帕肽5次)②β-TCP/PTH组(缺损处植骨,手术1周后,每周给予腹膜外注射特立帕肽5次)③β-TCP组(缺损处植骨,手术1周后,每周给予腹膜外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5次)④空白对照组(缺损手术1周后,每周给予腹膜外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5次)。在SPF级动物实验室分别饲养4、8周后处死,行micro CT、组织学、硬组织切片及四环素染色等检测。 结果:结果表明4周时成骨效果:β-TCP植入组<空白对照组<PTH/β-TCP组<PTH注射组;8周时成骨效果:空白对照组<β-TCP植入组<PTH注射组< PTH/β-TCP组。并且8周时,PTH/β-TCP组的新生骨量远远大于β-TCP组。 组织学结果:比较各组新生骨数据,结果显示4周时空白对照组新生骨面积为0.96±0.24mm2,β-TCP植入组0.85±0.13 mm2,PTH注射组1.93±0.44 mm2,PTH/β-TCP组1.52±0.21 mm2,对照组同其余各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8周时空白对照组为1.86±0.32 mm2,β-TCP植入组2.57±0.26 mm2,PTH注射组2.57±0.66 mm2,PTH/β-TCP组3.30±0.86 mm2,各组间对比P<0.05,存在显著差异。对于β-TCP在骨缺损中剩余量来说,当4周时β-TCP植入组为67.86%,PTH/β-TCP组为26.99%,当8周时β-TCP植入组为71.11%,PTH/β-TCP组为33.31%。 Micro-CT分析结果:在4周时,空白对照组的骨体积分数(BV/TV)为0.156±0.021,β-TCP植入组为0.155±0.03,PTH注射组为0.204±0.02,PTH/β-TCP组为0.155±0.03(p<0.05);在8周时,空白对照组的骨体积分数为0.179±0.023,β-TCP植入组为0.267±0.04,PTH注射组为0.286±0.026,PTH/β-TCP组为0.334±0.022(p<0.05)。 硬组织切片观察:8周不脱钙标本经硬组织切片机切片后制成玻片,在组织学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可见明显的新生骨矿化带(双线征),新生骨连接成片,新生骨量较多,排列较整。计算两条矿化带之间的距离,由此得出各组新生骨矿化率,结果表明各组间矿化率不具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PTH能够增加骨质疏松大鼠干骺端缺损骨形成;PTH对β-磷酸三钙充填骨质疏松骨缺损具有提高成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