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族是中国南部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稻作民族。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侗族在婚姻和家庭制度上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习惯法,它既非纯粹的法律规范,也不是完全的道德规范,但是它又是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社会规范,并在维护民族整体利益、保障民族内部秩序、促进民族安定发展、传递民族特色文化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侗族婚姻关系领域的通行习惯法为研究对象,分析、描述侗族传统婚姻关系与习惯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嬗变,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侗族婚姻习惯法的合理内核和功能及当代发展问题,同时通过对侗族婚姻习惯法和国家婚姻法冲突的论述,试图寻找解决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问题的可取之道。国内学界对于侗族习惯法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在传统婚姻关系领域还比较薄弱。本文在进行侗族传统婚姻关系与习惯法的探讨时,秉承法律多元的理念,坚持历史进化与整体联系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以法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同时借鉴民族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从而,试图描述侗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状态,把握其近现代变迁的趋势及本质,并思考其当代发展问题,体现对其的现实关照,以彰显侗族婚姻习惯法在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上的理论价值;同时本文对于加强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和解决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引言和结语外,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侗族的分布、族称、族源和民族形成等问题,并概括描述了侗族习惯法的基本内容,为后文起到铺垫作用。第二部分着重讲述侗族传统婚姻关系与习惯法的历史状态,分成五个方面:恋爱习俗、通婚范围、婚姻的缔结、婚姻的终结与再婚、惩戒及罚则。第三部分论述侗族婚姻习惯法近代变革和现代变迁,以期把握其变化发展的趋势与实质。本文最后部分是对侗族婚姻习惯法的一些思考,通过寻找其内在合理性及功能,描述侗族婚姻习惯法和国家婚姻法的冲突的表现和原因,思索其当代发展问题,并试图加以改造,使之适合当代文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