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与多胎性状关联性分析及BMP15基因突变检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尼特羊属蒙古羊品种,具有耐寒、易放牧和肉质鲜美等优良特性,其不足之处是生产性能较低。本研究以300只苏尼特羊(其中产单羔188只,产双羔112只)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小尾寒羊和湖羊各50只作为对照,整个研究群体总数为400只。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DNA测序技术,分析BMPR-IB、BMP15和GDF9三个基因中多个不同突变位点对苏尼特羊多胎性状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苏尼特羊的繁殖力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有:(1)在部分产双羔的苏尼特羊群中发现FecB突变(A746G),突变类型为杂合型(AG)和纯合突变型(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89和0.009,A和G等位基因频率为0.946和0.054;产双羔苏尼特羊群体在该位点PIC=0.097,表现为低度多态;产单羔苏尼特羊群体在该位点无多态性;产单羔苏尼特羊群体中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产双羔苏尼特羊群体中G等位基因频率(P<0.01);关联性分析表明,FecB位点与苏尼特羊的双羔率有关(P<0.001)。(2)所选苏尼特羊群体在BMP15基因的FecXB、FecXL、FecXH、FecXG和FecXI五个位点中均未发现突变,全部为纯合野生型。(3)所选苏尼特羊群体在GDF9基因上的FecGH FecGF、FecGE和G4四个位点上均无多态性,全部为纯合野生型。(4)通过测序分析首次发现部分苏尼特羊BMP15基因的内含子发生以下突变:A115G、G117A、C342A、G419A、A1168G 以及 G2129T。本研究结果证明,FecB突变位点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提高苏尼特羊产羔率,然而苏尼特羊双羔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叠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叠氮化合物与炔基化合物可以合成1,4或1,5结构的五元环状化合物,其结构的确定与选择对生物活性,材料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反应条件苛刻,选择性差,产品的产率低。随着对叠氮-炔基但应研究的深入,有多种方法逐步探索,如CuAAC法,微波介电加热法,微波-超声同步法,离子液体反应
[教学内容]rn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rn[教学目标]rn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与分数的意义.rn2.在活动中培养
期刊
山西漆艺文化产业是推动山西经济的驱动力之一,在山西政治、经济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漆艺文化也占有一席之地,从漆树的产量、社会的运用、生产、消费都有大量资源做发展支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