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HICH患者不同手术时机下的再出血、死亡情况及术后疗效的差别,研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临床应用价值,为其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运用改良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符合条件的107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按发病-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手术组(A组≤6h),早期手术组(6h<B组≤12h),延期手术组(12h<C组≤24h)。出血量(30-150ml)分为三个等级:≤50ml,50-80ml,>80ml。所有患者术前行GCS及SSS评分,术后观察三个出血等级不同手术时间窗的临床疗效和再出血、死亡情况,14天、3个月时采用修订Rankin指数对患者ADL进行评定,同时应用SSS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进行评估,总结分析得出最佳手术时间窗。
结果:(1)≤50ml三组患者再出血及病死率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4天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B组比C组高,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2)50-80ml及>80ml两个出血等级的三组患者再出血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病死率,两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4天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有效调控血压的情况下,≤50ml的HICH患者6-12h为最佳手术时间窗;而>50ml患者超早期微创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