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然而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促进产业结构向着合理化、高级化方向转变是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途径。金融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发挥其影响力的过程中,由于中国各级政府为了一定的经济目标会存在较多的干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政府干预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围绕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府干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理论研究部分回顾以往相关文献和理论,梳理中国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政府干预、金融发展及其他控制变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部分在选择变量指标基础上,运用中国1990-2015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构建的面板数据和计量回归方法,先采用平均值差异的双侧T检验和中位数差异秩和检验方法进行单变量分析,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就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机制展开硏究,同时,讨论加入政府干预因素后上述两种计量分析结果是否会出现显著性差异。基于理论分析、现状描述及实证研究,本文结论归集为: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效率配置的金融资源对产业的良性运转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同时,影响资源在产业间的调配,进而导致衰退产业退出、传统产业转型以及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成长,最终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第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速率以及调整方向具有促进作用,而不同的金融发展规模所产生的影响效应也是不一样的。第三,在加入政府干预因素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仍然呈现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政府干预的水平较低,政府干预产生了促进作用,同时金融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强的中西部地区,政府干预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了抑制性影响。最后,在论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1)发挥政府积极作用,促进金融发展规模稳步扩大;(2)多管齐下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的调整;(3)合理调节政府干预,提升金融发展对产业调整的影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