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裂隙发育规律与自燃区域分布特性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l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井火灾对井下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资源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尤其在浅埋近距离自燃煤层群下行开采的工况中,采空区覆岩会受重复采动的影响,发生应力场重新分布,表现出原有压实的裂隙活化和新裂隙再生的变化,使得上下采空区甚至采空区和地表导通,这无疑加剧了采空区漏风的复杂性和遗煤自燃危险性。因此,进行该工况开采条件下采空区裂隙发育规律和自燃危险区域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沙坪煤矿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程序升温实验模拟了 8号和13号煤层煤样自然发火过程,研究得到8号煤层煤样在煤温100℃加速氧化阶段出现标志气体C2H4,在煤温120℃剧烈氧化阶段出现标志气体H2;13号煤层煤样在煤温90℃加速氧化阶段出现标志气体C2H4,在煤温110℃剧烈氧化阶段出现标志气体H2;都建立了以C2H4和H2为标志气体的预测预报煤自燃体系。其次通过相似模拟实验,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过程中,当1818工作面开采至185.3 m时,覆岩裂隙最大高度为58.8 m,覆岩破断裂隙相比离层裂隙先少后多;之后由于上下煤层累加开采高度的增加,在重复扰动影响下,当13103工作面开采至172.5 m时,上覆采空区底板垮落,13103采空区和地表出现气体流通的串联情况,同时在开采过程中破断裂隙始终多于离层裂隙。最后利用Fluent分别模拟了 1818和13103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情况,通过与束管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随后又模拟得到当1818工作面采空区在受地表漏风影响时,采空区进风侧、回风侧和中部的氧化带最大宽度分别增大34.4m、22.0m和20.6m,采空区的自燃危险性增大;当13103工作面采空区在受上覆采空区漏风影响时,采空区进风侧、回风侧和中部的氧化带最大宽度分别减小11.0m、12.7m和3.7m,采空区的自燃危险性降低。
其他文献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矿井自燃火灾事故严重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和矿工的人身安全,精确探测火源位置是矿井自燃火灾防治的首要任务。相对于其它探火方法,地表同位素测氡法探测地下隐蔽火源,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不受地形限制、适合深部火灾探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严重自然发火区域的探测。目前主要采用地表埋设α杯直接测氡法测量氡浓度,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从地表采集到的氡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现场数据的有效采
学位
本论文以宜兴煤业1200工作面为背景,针对抽采与注氮复合作用下采空区气体运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破坏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采空区原岩应力恢复曲线开发了采空区空隙率的空间分布函数模型,基于此利用FLUENT软件建立采空区三维裂隙场-流场耦合计算模型;通过大剂量采空区遗煤低温氧化升温实验,得出采空区遗煤低温氧化升温过程中遗煤的自燃特性参数,为流场计算模型
学位
我国平朔矿区煤层大多属于近距离煤层组,煤层厚度大,层间距离近。在重复开采条件下,近距离煤层覆岩隔水层发生二次破断、覆岩裂隙场相互叠加,增加了矿井安全生产防治水工作的难度。因此,研究此类条件下的覆岩力学特征及裂隙发育规律对矿区后续水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选定平朔矿区某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为工程背景,将重复采动分为同一煤层接续开采和两煤层下行开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去研究重复采动条件下采
学位
文章采用试验为主、仿真为辅的方法,分析地铁车辆不同工况下的能耗数据,对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与感应异步牵引系统的牵引吸收、再生反馈、惰行能耗、再生率等能耗性能进行了解耦分析,通过解耦的方法,尽可能令边界固定和变量单一,以保证计算精度。根据不同边界条件,对宁波地铁4号线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与感应异步牵引系统的能耗表现进行数据统计。根据相同目标速度、惰行工况、巡航工况下的能耗具体表现,对其规律进行归纳,分析永磁
期刊
矿井火灾一直都是影响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重要原因,而采空区的漏风问题是导致煤矿火灾事故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研制出一种能大面积使用的喷涂堵漏风材料应用到井下采空区进行堵漏,该材料应该具有成本适宜、韧性优越、不易开裂等优点。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喷涂材料大部分都是水泥砂浆,但现有的水泥砂浆材料韧性较差,容易开裂,承压能力不足,隔风性能不好,堵漏风效果不显著。本文针对采空区漏风的问题,通过实验
学位
粉尘防治问题是煤矿灾害治理的关键难题,随着工业技术的改革与发展,现有的多种控、除尘方法和技术对粉尘的治理效果有了大幅提升,但由于煤炭的生产、加工作业条件复杂、矿用水质差、设备维护量大等问题的存在,使煤矿众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居高不下,无法达到《煤矿安全规程》允许的安全范围。现今煤矿井下除尘多采用喷雾降尘等“被动降尘”技术与装备,而煤层注水预湿煤体技术则能够实现“源头主动防尘”,是煤矿井下最有
学位
煤层气作为煤的伴生资源,是一种高效、洁净的非常规能源,煤层气的开发,既可达到煤矿安全开采目的,又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改善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缓解中国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现状。煤层气开采效率低主要受储煤层所处状态(高应力、低渗透性)及煤的孔裂隙特性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常规钻孔抽采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我国煤层物性特点,开展高低温循环冲击饱水煤体试验,对研究冷热源循环致裂煤层机理,强化煤层致裂技术增产
学位
磁流变阻尼器不仅具有阻尼快速响应、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内部结构简单等优势,而且可以通过调节控制电流使阻尼器的出力值连续变化,实现阻尼力可控。由于磁流变阻尼器阻尼特性与内部磁流变液的磁流变效应有关,具体表现非常复杂,现有力学模型目精度不足,无法精确描述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在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测试基础上,应用分段拟合函数方法同时结合反正切函数模型改进模型,并辨识改进后力学模型中各参数。将改进后的B
期刊
文章选取辽宁沿海主要港口2001—2020年进出口总值、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港口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辽宁沿海港口与对外贸易存在协整关系;外贸对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比较显著;港口货物吞吐量对外贸的影响也较显著,而集装箱吞吐量对外贸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操作机器人将移动机器人与多自由度协作机器人融为一体,可以实现移动操作一体化。本文针对汽车零部件装配生产线中需要运送物料的需求,设计并搭建了一台移动操作机器人用于进行运送物料。重点开展了整体硬件软件系统的设计与搭建、运动学与驱动控制模型建模及误差分析、环境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算法研究,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
学位